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解放戰爭中 毛澤東指揮作戰的三大失誤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28 09:29:57  


1938年5月26日,毛澤東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講演《論持久戰》,至6月3日結束。毛澤東指出,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後勝利是中國的。這是1939年5月26日,毛澤東在“抗大”成立三周年紀念大會上講話。
  姚傑,1924年出生於江蘇無錫,1940年參加新四軍,長期在司令部機關做參謀工作。1951年開始從事軍事歷史研究,曾任軍事科學院軍史部研究員、室主任。主編《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第三卷(解放戰爭卷),還與他人合寫《謀略制勝》等著作。

  談起解放戰爭,姚傑如數家珍。今天我們不談毛澤東打了多少勝仗,卻請教他毛澤東是否打過“敗仗”。姚傑說:戰爭情況瞬息萬變,任何決策都不可能萬無一失,除非他是神……

  訪問人:稱毛澤東為偉大的軍事家,是當之無愧的。有傳奇色彩的是,毛澤東身經百戰,卻沒有在身上留下一塊傷疤。這使我們想到了一個問題,從戰爭硝煙中走出來的毛澤東,指揮過數百次大大小小的戰役、戰鬥,它是不是百戰百勝呢?

  姚傑: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主要在概念上要有統一的說法。

  比如,什麼叫勝仗?什麼叫敗仗?弄不清這個前提,就無從談起什麼是百戰百勝。根據我的體會,從我軍歷史上講,勝仗有兩個涵義,一個是消滅了敵人,一個是雖然沒有消滅敵人但達到了預期的戰役戰鬥目的。如蘇中七戰七捷,這七捷中有五仗是消滅了敵人,當然是勝仗,有兩仗不是消滅敵人,但完成了任務,達到了預期目標,這也是勝仗,所以叫“七捷”。敗仗,也有兩種涵義,一種是被敵人消滅,如解放戰爭時期的金門戰役,9000多人上了島一個也沒回來,毫無疑問,這是敗仗;還有一種是消耗仗,我們沒有被敵人消滅,但傷亡不小,沒有達到作戰目的,這在當時來說也叫敗仗。如果被敵人完全消滅掉才叫敗仗,那麼整個解決戰爭,只有一個金門戰鬥。如果把消耗仗叫敗仗,那歷史上就多了,無論何人都有。如1946年的大同戰役,我們殲敵8000多,但都是殺傷的,很少俘虜。自己傷亡也很大,城沒有攻下,最後不得不撤出戰鬥。我們說這是消耗仗,也是敗仗。

  訪問人:把消耗仗稱為敗仗,您的把握程度如何?

  姚傑:這種消耗仗比較難下結論,在一定意義上說,這可以稱之為失利戰鬥或敗仗。因為作戰目的沒有實現,傷亡較大,當然,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比如長征路上我們有很大的消耗,損失極大。毛主席說,如果說這是局部的失敗,暫時的失敗,我們是承認的,但張國燾說,長征完全失敗了,這是不對的,因為我們到了陝北,勝利了。其實消耗仗不能叫做真正的敗仗,因為我們的主力還在手裡,沒有被消滅。比如毛澤東軍事思想中就有一條“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的作戰原則。你能籠統地說“打不贏就走”就是吃了敗仗?因此,毛澤東是不是百戰百勝,不能籠統講,要分析,是什麼樣的勝,是什麼樣的敗。這是我講的第一個問題,也是比較難說清楚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戰爭指導和戰役戰鬥的指揮範疇不一樣。作為毛澤東來說,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親自指揮過許多戰役戰鬥,如第三次反“圍剿”,六戰五勝,一仗打成消耗戰,這樣的勝或敗自然同他的指揮有直接關係。但到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他是全軍統帥,重要的戰役戰鬥他當然要過問,但主要的精力放在戰略決策上。如果說他有失誤,那是戰略決策上的失誤,不是一般戰役上的失誤。當然某個具體戰役戰鬥的失利,可能是受了毛澤東某個電報的影響,但起決定作用的不是他,起決定作用的是戰場指揮員。同時毛澤東在戰役指導上總是強調下級指揮員要臨機處置,不要事事請示中央。所以要看毛澤東是否百戰百勝,在這些問題上必須弄清楚。

  第三,戰役戰鬥失敗的原因很多,有決策的問題,也有指揮的問題,還有各部隊動作的問題。如果籠統地說是不是毛澤東打敗了,那就說不清楚。因為原因很多嘛,比如,大同戰役的失利,應該說與作為統帥的毛澤東有關係,但同戰場指揮也是有關係的。所以要談毛澤東的失誤,還要看他的失誤是在哪一個方面?哪一個層次?要進行綜合考慮、分析與研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