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航空工業走向世界 外貿軍機“後繼有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06 16:34:21  


“梟龍”戰機模型。
  中評社北京2月6日電/中國航空報報道,1979年1月是中國航空工業走向世界的元年元月。這年1月21日,當時主管航空工業的第三機械工業部決定成立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開始了由軍援向以軍貿方式對外出口國產飛機的發展歷代程。當初可供中航技出口的有殲六、殲七、強五、運八等成熟機型,並且取得了驕人業績。在新的發展模式的不斷探索中,中航技成功走出了一條以用戶需求為牽引、國際市場為依托、資金技術為紐帶、項目管理為基礎的嶄新的外貿後繼機研發之路。 

  隨著出口機種、機型使用年限增加,軍機總會面臨退役的結局。這時如果沒有新一代機接替,就會在一定時期內出現外貿機斷檔,那將直接影響到中國航空工業在國際市場的份額及地位,而且更關乎中航技的生存問題。上級機關和中航技歷任領導都高度關注外貿後繼機開發,曾前瞻性地決策:不能完全等待、依賴國家或行業提供後繼出口機種,一定要領先一步,在可能的情況下以風險投資並尋找海外合作夥伴及啓動用戶,自行開發適合國際市場的機種、機型,作為出口機的補充和替代,以解決外貿機“青黃不接”問題。後來享譽世界的K8、“梟龍”飛機的研發,即是這一決策的最終成果。 

  上世紀80年代初,經過廣泛市場調研,中航技與南昌飛機製造公司決定合作投資發展新型噴氣式教練機。雙方商定,各自承擔二分之一的研製經費,共擔風險,並由中航技負責在國際上尋找用戶與合作夥伴,爭取國外投資。 

  1986年,巴方同意支付四分之一飛機研製費,與中方合作研製。同年8月21日,中巴雙方簽署合作研製總協議,K8飛機合作研製由此開始。 

  1990年10月,第一架K8樣機實現首飛。截至2008年底,K8飛機累計向巴基斯坦出口39架。 

  1999年12月,中航技與埃及簽訂合作生產80架K8E飛機合同,其內容包括出口整機、生產線和專有技術;提供軟、硬件並幫助埃及建立飛機設計研究中心和飛機綜合後勤保障體系等,總金額達3億多美元。K8E項目也是新中國航空工業第一次以生產許可方式,向國外輸出整機生產線及技術專利,同時也是出口數量最多、金額最大的一個項目。 

  截止到目前為止,K8飛機已累計出口240餘架,占同類教練機國際市場的70%,深受國外用戶好評。 

  “梟龍”項目可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通過與巴基斯坦合作夥伴多年“磨合”,1992年中航技與巴空軍達成協議,各自承擔一半研製費用,聯合研製“超七”飛機。 

  2003年8月25日“超七”飛機首飛成功,中巴雙方正式將其命名為“梟龍/JF-17”。“梟龍”項目是以“共同投資,共同開發,共擔風險,共享利益”原則運作,整個研製過程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由集團公司牽頭,中航技、成飛集團、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共同承擔研製、生產和銷售工作;巴軍方用戶也積極參與研發,與中方一起開拓國際市場。 

  “梟龍”項目的成功,給中國航空工業帶來的不僅僅是航空技術的一個進步,更是國際合作、市場營銷、融資方式、商業模式上的創新,它必將對今後中國航空工業外貿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梟龍”項目是一項技術含量高、多專業、跨學科、國內外合作的大型系統工程。中方各責任單位按照專業化原則,發揮各自優勢並承擔相應工作,通過科學項目管理,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和以往新機研發相比,梟龍試制周期僅為傳統周期的2/3到1/2,而項目研製費同比也要少很多,實現了低投入、快產出的較好費效比,使各投資方及用戶均感滿意。 

  “後繼有機”是幾代中航技人前赴後繼奮鬥的目標,也是中國航空工業走向世界扎實的腳步。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