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經濟復甦第二階段 料下半年顯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03 09:03:07  


姚景源
  中評社香港3月3日電/正當歐美各國仍在經濟嚴冬中掙扎之時,中國經濟開始顯露些許暖意,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在兩會前夕接受文匯報記者專訪時明確表示,中國經濟目前正處於復甦的第一階段,即消化庫存、政府投資彌補需求缺口階段;相信從今年下半年起,隨著政府一攬子刺激經濟計劃顯著見效,中國經濟復甦有望進入第二階段,即民營資本、外資等社會資本跟進政府的投入,接力而上,民間需求開始啟動。

  姚景源強調,在中央一系列刺激經濟措施的作用下,中國經濟目前已經出現一些積極變化: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去年11月的谷底水準開始反彈,下滑速度有所減緩;08年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7%,較去年11月回升0.3個百分點。不過,姚景源對這些回暖跡象持審慎態度,“不能就此斷言中國經濟現在已經止跌回升”,因為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還沒有見底。

  溫家寶總理最近提出,中國經濟將力爭率先復甦。中國政府領導人的這一宣示是意在提振信心的精神動員,還是基於經濟事實的理性判斷?對於記者的這一問題,姚景源以以下一系列事實作為回答。

  基建空間巨大 中西部逆市崛起

  他認為,中國經濟現在仍處於增長較快的區間,這一基本態勢不會因金融危機而改變。中國經濟能夠率先走出危機、實現復甦,其動力來源於中國經濟的基本條件和特有空間。

  第一,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存在很大差距,而這種差距恰恰成為支撐中國經濟走出困境的重要條件。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例,美國每萬人鐵路擁有量為5公里,而中國是0.6公里;美國每萬人公路擁有量已達到220公里,而中國才是27公里。因此中國可以通過擴大基礎設施建設來擴大內需,而美國則已經沒有這方面的空間。

  第二,中國東中西部經濟發展不平衡,這種地區間不平衡本身就是經濟增長的動力,為中國經濟戰勝危機提供了空間。東部沿海地區經濟受到衝擊,但是中部、西部和東北老工業基地都在崛起,這種狀況也是發達國家所沒有的。

  擁13億人市場 財收外儲俱豐厚

  第三,中國擁有13億人口,如此龐大的消費載體可謂獨步世界。中國有很多產業長期以來是靠出口拉動,其國內市場並沒有真正挖掘出來,農村便是最重要的潛在市場。目前由政府主導的“家電下鄉”可謂切中要害,今後應該有更多的商品“下鄉”,進一步啟動農村消費需求。

  同時,雖然這次金融危機比10年前亞洲金融風暴嚴重,但中國戰勝危機的實際能力明顯增強。姚景源分析道,從硬件來看,中國經濟總量10年前是8萬億元人民幣,現在已是30萬億元人民幣;儘管去年第四季度財政收入減少,但全年財政收入仍然突破6萬億元,中國外儲已達19,500億元。

  從軟件看,政府宏觀調控能力已不可同日而語。有些人曾抱怨,政府調控政策“一年三變”。而這恰恰說明政府政策更加靈活微妙,能根據實際變化不斷調整。 


    相關專題: 百年一遇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