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未來四年台灣不會引發中美嚴重衝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14 00:14:30  


奧巴馬的戰略重點在於恢復美國經濟,臺灣問題的地位明顯下降。
  中評社香港3月14日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郭震遠、清華大學經濟研究所副教授鄺梅在《中國評論》月刊三月號發表專文,分析“未來四年台灣問題對中美關係的影響”。作者認為:“未來四年內台灣問題基本上不會引發中美間的嚴重衝突”,“美國插手、干涉台灣問題的力度將逐漸減少。這是越來越清晰的趨勢”,“這將是1949年以來的中美關係中具有重要積極意義的事態發展,中美關係很可能由此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正常化。”文章內容如下:

  雖然奧巴馬的任期剛開始,但根據一些已經發生的重要變化,如他上任後與胡錦濤主席通的首個電話中,完全未談及台灣問題,由此已經可以對未來四年台灣問題對中美關係的影響做出基本判斷。可以預料,在未來四年中,雖然台灣問題將繼續引發中美之間的不少矛盾,甚至衝突,但從總體上看,台灣問題對中美關係的干擾將有比較明顯的減少。這是1949年以來的中美關係中第一次出現的重要趨勢,對於中美關係和兩岸關係都將有積極的意義。

  未來四年內台灣問題基本上不會引發中美間的嚴重衝突

  中美關係中的台灣問題,完全是美國堅持插手、干涉台灣問題所造成的。

  美國插手、干涉台灣問題,是對中國核心利益的嚴重損害,而且在當代國際關係中,一個大國對另一個大國內部事務如此嚴重地插手、干涉,也僅此一例。

  觀察台灣問題引發的中美之間的嚴重衝突,可以看到這些衝突的發生都具有明顯的突發性,即基本上都在短時間內,幾乎沒有預警地發生。雖然巨額的對台軍售肯定事前必有長期的醞釀準備過程,但其批准和宣佈往往都十分突然。毫無疑問,美國總統採取對台巨額軍售這類支持台灣當局的重大行動,肯定有深刻的戰略和政策背景。但這些行動的突發性卻顯示,一些所謂的激發因素卻往往有著更直接的重大影響。事實已一再顯示,美國總統的國內政治需要或壓力、台灣局勢及其變化、台灣當局的努力爭取等,都是美國採取支持台灣當局重大行動的重要激發因素。總之,相關的戰略和政策與激發因素,共同促使中美建交後歷任美國總統,一再採取了支持台灣當局的重大行動,從而一再導致了中美之間的嚴重衝突。所以,在重視戰略和政策的背景性、基礎性影響的同時,還須重視激發性因素的直接影響。

  奧巴馬執政後,未來四年中美國相關的戰略和政策肯定會逐漸變化,事實上這種變化已經開始,但上述激發性因素則已經發生很明顯變化;其中美國總統的國內政治需要或壓力以及台灣當局的努力爭取兩項,變化尤為明顯,成為未來四年美國不會採取支持台灣當局的重大行動的直接原因。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的競選過程中,完全沒有涉及台灣問題,這是冷戰結束以來歷次美國總統選舉中第一次出現的情況,表明台灣問題在美國國內政治中已不受關注。所以,奧巴馬將不會因為台灣問題受到國內政治壓力,也沒有通過採取支持台灣當局的重大行動贏得支持的需要和可能。此外,馬英九在台灣執政後,重視改善美台關係,爭取美國的支持;但他沒有,也不會採取嚴重損害兩岸關係的動作來換取美國的支持。這些變化決定了未來四年中導致奧巴馬採取支持台灣當局的重大行動的激發因素已大為減少,因而台灣問題引發中美之間嚴重衝突的可能性也勢必大為減少。

  另外,可以預判未來四年中奧巴馬將不會批准新的巨額對台軍售。奧巴馬沒有批准新的巨額對台軍售的政治需要和壓力,這是基本原因。而直接的原因則是,美台均需消化2008年10月小布什批准的巨額對台軍售,美國不會批准新的巨額對台軍售,台灣則無力進行新的對美軍購。所以,未來四年將成為冷戰結束以來第一個由於沒有新批准的巨額對台軍售,因而中美之間不會因為台灣問題發生嚴重衝突的美國總統任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