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陳文茜:誰又敢說“該審判的是華爾街”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14 11:21:09  


  中評社台北3月14日電/電視節目主持人陳文茜今天在蘋果日報撰文說,我一直不真正知道集中營時代,德國歷史到底發生什麼事?《為愛朗讀》小說與電影相繼問世;我才逐漸約略捕捉戰火下,某些德國人的往事。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鈞特?葛拉斯回憶錄《洋蔥》,坦承德國人過去半個世紀的原罪悲傷。戰爭期間,德國人同樣失去了親人、家園,柏林被炸毀、甚至戰後被分隔成兩座敵對的城市……但德國人沒有權利訴說他們的悲傷,更不允許哀悼失去的歲月;德國人只能低著頭,一直低著頭,向世界、向歐洲、向猶太人低頭懺悔。德國是侵略者,德國人沒有悲傷的權利。

  文章指出,這聽起來像扛著二二八原罪的外省人,我們一點都不陌生。德國人為何投票同意希特勒取得政權?為何參與納粹招募的國民部隊?為何隨著納粹的卍字符號侵略屠殺半個歐洲?這60年來,全地球上所有的手指皆向德國人,要他們給個答案。

  《為愛朗讀》為我們揭開了德國人的傷痛,答案很簡單,沒有人真正知道為什麼。戰火無情開啟,不同身分、年齡世代的人,只能想辦法當口下,給自己尋些能過去的日子。一名15歲的少年,在大他21歲的剪票員身上尋找人生至愛,一名已然36歲的賤命文盲女子,藉由男孩的“朗讀”,踏上“奧德賽”的冒險旅程;男孩的文學朗讀讓一名生命孤寂了然的女子,得到了尊嚴。亂世中,沒有佳人,愛與文學都不是人生的歸路。女子剪票員因害怕升遷揭露“文盲”的屈辱,竟不告而別逃向納粹,擔任集中營警衛軍。而那一點,使她連結了德國人無法解釋也無以赦免的戰爭原罪,只好戰後20年把文盲剪票員送上審判法庭,終生監禁。

  大蕭條造就希特拉

  《為愛朗讀》中文版小說2000年問世,電影三月底將上映。原著作者徐林克(Bernhard Schlink)生於二戰結束前一年,1995年出版《我願意為妳朗讀》。他成長的歲月,充斥著德國人鋪天蓋地的悔罪式法庭調查。除了希特拉、戈林……還有誰?誰該為德國慘絕人寰的罪行負責?整整戰後20年,德國充斥偉大的法官與控訴的倖存者,德國必須挑出幾個罪犯,才得以洗滌罪行,除去原罪。每一本新的集中營回憶錄出版,都預告著一場新儀式。控訴、審判、懺悔、監禁。

  徐林克在台已出版3本經典作品,除《朗讀》之外,包括《愛之逃》與《我遺落的那一半》;記得數年前第一次閱讀《朗讀》,不禁啜泣至深夜,久久不已。屠殺如此難以置信,卻又在歷史中怛然發生;它像一張超大的悲劇之網,抓著每一個遊歷期間的生命,動彈不得。我們總為了求生存,犧牲別人,當大屠殺不幸來臨,眾生殘忍相向,只留下自保逃命的本能。而這在戰後,又顯得那麼不堪。

  真要訴說希特拉崛起的起源,1929年美國股市大崩盤,恐怕還是真正歷史的主因。1925年底,納粹黨員僅2萬7000人,《我的奮鬥》一書雖大賣,了不起只是幫希特拉一家換得慕尼黑攝政大街9間房豪華公寓。但大蕭條來了,1929至1932年,德國工業生產下降一半,失業600萬人,1930 年納粹贏得選舉大勝,躍升第二大黨;興登堡總統老了,一連串經濟動盪迫使大元帥1933年1月30日任命希特拉出任總理。1937年美股第二次再崩盤,造成經濟危機的工業生產過剩無法根本解決,1938年希特拉決定發動侵略戰爭,攻佔奧地利。

  雖知這才是歷史真正的答案,但誰能審判華爾街?誰又敢說“該審判的是華爾街”呢?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