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刊:“中國故事”遠未結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17 14:38:19  


  中評社香港3月17日電/美國《大西洋月刊》4月號文章《中國的前進之路》中說:中國經濟减速的迹象隨處可見。中國經濟或許要比大多數國家受到更多衝擊,但也比大多數國家握有更多手段和資源。

  《環球時報》報道,該篇文章說,我們所知道的“中國故事”——30年的現代化和蓬勃發展——已經結束?它已到了極限幷暴露出矛盾?倘若中國不能持續前進和增長,它會分崩離析嗎?

  中國之外的觀察人士經常把現在的中國與二三十年前的日本相比較。聽到很多美國人和歐洲人問,這難道不像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恐慌”?即20年前日本似乎勢不可擋,此後却成了一介病夫。正在崛起的中國或許要遭到類似重估?從中國的知識分子和官員那里,聽到的更多是與蘇聯的警戒性比較,即經濟失敗可能導致政治控制和領土主權的瓦解。

  把中國與日本和蘇聯比較十分勉强,因爲中國與兩國存在明顯不同。蘇聯歷史上從未取得像中國這樣持續高速增長的成就。至于日本曠日持久的“病態”,大多數國家將會羡慕:日本仍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許多實力强大的工業品牌。而且,日本和蘇聯不時被稱爲不同的現代化之路的典範。現代中國是一股力量,一種現實,而非別人可以效仿的典範或理念。

  所以,如果說中國的崛起沒有被多年來的污染、腐敗、貧富差距拉大等風險所破壞,那中國會像蘇聯一樣,經濟减速導致不滿?或者像日本一樣,未能認識到周遭世界的改變?或者幷非是這樣。中國面臨大問題,其現代歷史充滿諸多意外。或許當我們回首時,會發現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壯觀是世界以爲中國能力無限的最後一次,其實事實幷非如此。

  爲什麽認爲中國人有充分理由懷抱希望?由于出台一項經濟刺激計劃,需求减少可由中國內部本身得到部分彌補。沒錯,對于中國的計劃尚有懷疑。大多數資金將投入建築項目,特別是交通和基礎設施。但是,大興土木需要雇用許多人,因而返鄉的農民工多了一個出路。中國經濟或許要比大多數國家受到更多衝擊,但也比大多數國家握有更多手段和資源。

  文章還說,除了經濟領域之外,“中國完了”的假設似乎錯失重要的文化和政治現實。它默認的前提是,普通中國人現在只是勉强容忍中國所提供的有限自由和潜在的無限財富。所以,一旦政府不能兌現物質承諾,人們就會起來造反。

  這與所見所聞不符。經常驚訝于不同行業和地區的諸多中國人充滿活力。失業和工資停漲?中國人見過更糟糕的。今天的動蕩可能爲日後增長打開機會之窗。

  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方,一些公司都試圖利用當前動蕩進入全新的市場和做很少有中國公司做過的:生産高技術、高價值、高回報的産品。實際上,一些公司在增長而不是萎縮,公司正投入資金,它們相信現在人才和資産可以低價吃進,正是準備下一次大跨步的時候。

  中國在下滑,但沒有出局。大多數人的工作仍然接近于全球價值鏈的最低端,但他們不會起來反對該國的政府體制,幷且,他們創造、管理和爲之工作的公司將永遠設法提高在價值鏈上的位置。如果中國政府試圖逐漸采取新出口補貼,或推動人民幣價值回落,外界理所當然可以批評。但沒有人可以批評它增加民衆工作回報的雄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