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同學眼中的李克強 英氣逼人、刻苦勤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22 09:36:13  


2002年5月,大學畢業20周年慶典時,作者和克強同學(左)在一起。
  李克強是從安徽考上來的,與我同年。比我高半個頭,一米七六的樣子,身材非常勻稱,膚色較黑,濃眉大眼,鼻直口寬,頭髮有點卷,耳朵也很有福相,給人感覺是英氣逼人。話不多,但講起來很有分析力,非常精辟。

  克強當時分在一組,和王志勇、王建平、叢培國等在一起。因此,我們之間平時接觸不是很多,說話也不是很多。他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學習異常用功。沒有課的時候,一早就離開宿舍,吃好早飯就去圖書館,除了出來吃中午飯和晚飯之外,一直要待到晚上閉館才離開。

  由於我們這一代人的小學、中學都在“文化大革命”中度過的,沒有外語的基礎,所以克強入學時的英語也不好,但他非常勤奮,自己製作一個小本本,正面是一個英語單詞,反面是中文解釋,苦記硬背,看到英語單詞認識了,理解了,就翻過去;不認識或者還不太記得住,就看反面的中文解釋(《南方周末》去年發表的關於北大法律系77級的那篇文章,記者將這一點搞錯了,寫成:“正面是英語,反面也是英語”,這樣,就無法讓讀者理解當時我們背外語的方法和過程)。

  克強學英語的刻苦勤奮,現在的年輕人是無法想象的,他走在路上也在背,上食堂吃飯排隊時也在背,外出坐公共汽車等車時也在背。正是由於他抓住了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時間,拼命苦讀英語,因此,沒過多久,克強的英語水平就上去了,大三以後就開始翻譯英文原版的法律文獻了。

  1980年5月17日,我的日記是這麼寫的:“克強同學真不簡單,他翻譯的《英國憲法資料》已被人大常委會法制委員會錄用,共一萬多字。他另外翻譯的兩篇文章,也初步為我系雜誌《國外法學》看中。他寫的《信息控制與法學》的論文,已由系裡打印,送交《法學研究》。他與周振想同學合寫的報道《法律系學生五四科學討論會》也將被《光明日報》錄用”(當然,這些內容有的也是從其他同學那裡聽來的,沒有核實過)。

  克強後來還和其他同學一起合作翻譯了幾部西方著名法學家的名著(如英國丹寧勛爵的《法律的正當程序》一書,就是由克強等三名同學翻譯的,該書於1999年由法律出版社出版)。

  在我與克強同學的交往中,有兩件事印象比較深刻,至今依然非常清晰。

  一件是我們兩人認識的過程。那是入學之後的事,在一次全班大會上,聽取系裡領導的講話。我一邊聽,一邊翻看手裡的同學花名册。我當時的學號是36號,跟在我後面的37號同學叫李克強。在這次大會之前我已經知道了他是從安徽考上來的,1955年出生,去農村插隊落戶,是個知識青年,入學之前是大隊黨支部書記,還獲得了全省學習《毛選》的先進個人的稱號。我想這個同學的經歷與我非常相似,我應該認識他,交流交流。此時,我看到坐在身邊的一位同學也在翻看同學名册,於是,我就問他:你是哪個小組?他說是一組的。我又問他:哪個是李克強?他說我就是。同時,他馬上反問:你是何勤華吧?我說是啊(大概是我們的學號連在一起,故他對我也比較注意)。就這樣,我們認識了。之後,有過幾次我們坐在一起聽學術報告的經歷。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們聽一個外國專家的講座,專家講到一個名詞:canonlaw,講座中多次出現。我沒有聽出來,就問克強:什麼是canonlaw?他就告訴我:canonlaw就是教會法呀,我才反應過來。同時也對他的專業外語水平感到欽佩。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