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3日電/南方都市報今天社評說,珠三角一體化的話題時有沉浮,但歷久彌新。自從廣佛兩市簽訂合作協議,一體化的議題終於寫進行政日程。這是一個標誌性的歷史事件。在政府的立場上,它象徵著廣佛同城化探索獲得行政權的實質推動;而從大眾角度解讀,它意味著關於城市融合的想象不再遙不可及。尤其是後者,正在創制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生活意蘊和經濟特質即將成為一體化的兩面,令人期待。
珠三角一體化的現有版本是廣佛同城協議。盡管它涉及的是行政權整合,但通過對地方利益的必要調整,例如對地鐵、環保等民生項目的約定,仍能觀察到對兩地居民生活方式可能帶來的新氣象。從廣州、佛山政府的已有表現可見,同城化正在加速形成,毗鄰的城市正在彼此靠攏,跨越兩地乃至多個城市的時間表將可以通盤考慮。而在珠三角範圍內,跨越城市群的生活方式由此獲得動力。
社評指,無疑,廣佛同城化乃至珠三角一體化的基礎是產業一體化,亦即經濟一體化。行政權力的自我審視和自覺變革即便很重要,也只是為經濟圈內部的整合創造條件。無經濟,不同城。正是出于對這一邏輯的敬重,廣佛同城協議才制訂了“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主體、協會參與”的基本原則。經濟和民生上的合作利益應當是一體化最重要的,是內生力量,否則就會喪失交流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廣佛兩地列舉需要克服的障礙時,恰恰是關係生活方式的壁壘被最先提及,比如關卡隔閡、交通不通、社保不能流動等。在珠三角範圍內,情況同樣如此。同城化經濟直接影響到同城化生活,產業合縱連橫的結果之一,即帶來生活方式的變遷。如此,人以及人的生活自然進入衡量珠三角一體化質量的標準體系中。而這也是公眾評判一體化政策是否貼切的尺度。
社評說,無論是倡議激勵性質的動力機制,還是力薦以約束為目的的立法配套,都希望保護所牽涉到的合理利益。有效利用這些設計,穩固同城化或一體化的成果,不僅防止行政的懈怠,也杜絕因行政權的反複造成倒退。借鑒行之,一體化的發育過程,即是新的生活方式被建設、被充實的過程。同城化舉動既是經濟流,也是生活派。
當城市間圍繞著政經的競爭及合作進行規劃時,規劃本身也將細化成瑣碎的章節,投射到衣食住行、個人經濟活動、家庭生活等層面上,最終以人為中心,結成城市一體化之下生活的選擇目錄。因此,廣佛同城不僅僅體現為行政的經濟欲求,同樣承受著民生的生活理想。主導方在完善同城化的各種機制過程中,要做經濟理性的人,也當秉持後一種責任,為民眾的生活方式謀劃。
而今,地理上的珠三角一體化引起了各個領域的震動。伴隨著對空間的重新設想,本區域的經濟布局正在被按照新的目標統籌佈置。同時,對一體化的共識也引起對生活觀念的更多聯想,比如在各種意義上突破城市間藩籬的自由行。在行政者的頭腦中,一體化是為城市的集團化發展,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又可以用生活方式的名義來定義它、考量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