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美報告稱2015年前中國沒能力對外用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27 11:08:15  


美國09年中國軍力報告附圖:解放軍各兵種現代化程度示意圖。
  第三章:解放軍現代化的目標和趨勢

  “以信息化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發展方向,立足國情軍情,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科學制定國防和軍隊建設戰略規劃、軍兵種發展戰略,2010年前打下堅實基礎,2020年前基本實現機械化並使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目標。”

  ——摘自《2008年中國的國防》

  概覽

  中國領導人已表明他們的意圖和資源分配是為進行範圍廣泛的軍事變革,包括提高部隊整體專業化程度,提高培訓水平,進行更真實的聯合軍事演習,加速採購和發展現代化傳統武器和核武器。解放軍建設似乎著眼於具備阻止台灣獨立的作戰能力,並保證戰事拖延時保證北京能够迫使台灣走上談判桌。此外,中國也正為建立一支具備更廣泛地區和全球作戰能力的力量打基礎。

  美國情報部門估計,中國至少需要十年時間才能打造出一支能擊敗中等規模對手的現代化武裝力量。2015年前中國不具備向本土外投射小規模軍事單位並支持其海外作戰行動的能力;至於向海外投射大規模軍事力量並支持其作戰行動的能力,在下個十年才有望成為現實。解放軍將繼續面對跨部門協作不利、聯合演習和作戰行動缺乏實際經驗的缺陷。認識到這些不足之處,中國領導人強調利用己身優勢,針對潛在敵人的弱點,發展能够克敵制勝的“殺手鐧”項目(比如空間對抗和網絡戰項目)。

  反介入/區域封鎖能力的開發

  作為應對台海突發事件計劃的一部分,解放軍一直優先發展阻止或反擊第三方勢力幹預台海危機的作戰能力,並持續加強旨在阻止第三方在西太平洋地區進行軍事部署(反介入)或作戰的(區域封鎖)能力。在此背景下,中國的反介入/區域封鎖能力建設不斷豐富重叠,成為可以利用海洋、天空、太空和網絡空間實行多重攻擊的作戰系統。

  分析當前和規劃中的部隊改革可以發現,中國正尋求克服危險保證艦船到達“第二島鏈”的多層次作戰能力。其中一個努力方向是整合利用從CSS-5(DF-21)基礎上發展來的反艦彈道導彈(ASBM)、用於全球定位和追蹤目標的C4ISR系統,以及終端尋的制導系統,來攻擊敵方水面艦船。正如中國第二炮兵在2004年發表的一篇權威文章中所說,ASBM可以利用“終端敏感穿透子導彈”來“破壞敵人的艦載機、控制塔和其它易損壞的重要目標。”這種能力特別重要,可以使中國在地區危機中採取先發制人或者強硬選擇。

  中國軍事分析家們還認為,考慮到交通協調、通訊和後勤網絡的複雜要求,後勤保障和戰時動員將成為現代戰爭的重大弱點。中國可能會利用近程/中程彈道導彈、對陸-攻擊巡航導彈(LACM)、特別作戰部隊和計算機網絡攻擊來威脅或攻擊敵人軍事基地。而其攻擊機在獲得空中加油的情況下,則可以對遠程目標發射配備各種末端制導彈頭的對陸攻擊巡航導彈。

  中國新興的區域海上封鎖能力——水雷、潛水艇、海上攻擊飛機和配備先進反艦巡航導彈的現代水面作戰部隊,為其實現海上遠程反介入作戰構建了多層防禦系統。中國採購和研製基洛級、宋級、商級和元級潛艇也顯示,中國日益通過水下作戰來實現區域海上封鎖。在過去十年裡,中國已經部署了多艘新型艦船。從俄羅斯購進的兩艘新型現代-II級導彈驅逐艦和自造的裝備遠程反艦巡航導彈的廬陽-I/II型導彈驅逐艦,說明中國繼續強調結合靈活廣泛的空中控制來提升反艦作戰能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