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旅法華商:打造一流時裝品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30 08:56:43  


華商戴維光精心打造的法國設計師品牌JLF時裝秀在巴黎高級酒店LE BRISTOL展示。
華商戴維光(右)、法國國民議會法中友好小組主席埃爾比永(中)與法國設計師讓-呂克.弗朗索瓦(左)共慶時裝秀表演成功。
  中評社香港3月30日電/巴黎T台,2009-2010世界各大時裝品牌繽紛展示之際,3月14日,一場風貌獨特的時裝秀也在巴黎高級酒店LE BRISTOL拉開帷幕,將法國華商精心打造的服裝設計師品牌JLF推上時尚之都的前台,顯現了旅法華商進軍品牌之路的重要一步。 

  華商發展:品牌是條必經之路 

  據法國《歐洲時報》報道,法國服裝設計師品牌JLF的老板,即法中國際投資貿易促進會會長、法國MID國際貿易公司總裁戴維光先生向記者介紹了創立這一品牌的歷程和思路。

  戴維光最初在法國從事的是皮具加工業,到了1998年才改行轉為經營服裝,“剛起步時,可以說對服裝行業一點都不懂,無論是從技術、資金到客戶,各個方面都沒有辦法和其他華人同行相比。如果要跟著別人的路走,我們不可能跟得上,”戴維光認為,若想取得發展,“必須要依靠中國”,所以當時一起步,就跑去中國進貨。“剛開始非常不順利,不是服裝質量有問題,就是尺寸大小不合適。” 戴維光在巴黎11區開了一家批發門市店,經過兩、三年的摸索和積累,慢慢開始找到了一些客戶。

  戴維光的思路是“一定要做大公司”。他表示,“不能做門口的生意,如果僅僅依靠門市來銷售,我們父子三個人24小時不睡覺也趕不上別人”,所以從一開始,戴維光就雇用法國推銷員來負責經銷工作。“在法國必須用法國人,反過來外國企業到中國發展也一定要和中國人合作,不管你是法國通還是中國通,都沒有辦法和當地人相比,他們的關係資源就是不一樣。”

  就這樣,雖然戴維光起步較晚,但經過三、五年的努力,事業發展很快就有了起色。他的公司業務主要以承接法國大公司訂單為主,為此,戴維光還在廣州開設了一家服裝加工廠,加工訂單,“最忙的時候,還要其他十幾個工廠代為加工”。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儘管事業已然呈現蒸蒸日上的好局面,戴維光卻開始“向前看”,未雨綢繆,思考未來的發展問題,“給大公司做訂單,其他人同樣也會去做,人家會拷貝我們,為了競爭,大家就會互相壓價。”於是,戴維光決定再往前“走半步:一定要做品牌”。他說:“原來是靠數量,現在到了靠質量的時候了。再說,中國的國家政策也鼓勵發展附加值高的產品。 ”〈nextpage〉
  “打品牌,講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2007年,戴維光經過一位法國波旁王朝後裔的介紹,認識了法國服裝設計師讓-呂克.弗朗索瓦,他曾在法國服裝設計大師伊夫.聖羅蘭的工作室工作過十幾年,2003年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和工作室,專門為一些王公貴族和富商等高級客戶量身定制服裝。

  戴維光認識讓-呂克.弗朗索瓦之後,感到這位法國設計師很有實力,只是還沒有進行很好的商業開發。於是,經過商談,戴維光與讓-呂克.弗朗索瓦簽約,由他的MID公司負責投資和銷售,聘請讓-呂克.弗朗索瓦擔任設計師,共同開發以設計師名字命名的品牌。

  為了這個品牌的發展,戴維光首先進行的是投入工作,他在巴黎10區建立了一間寬敞的設計室和時裝展示廳,隨後又在巴黎一區開設了第一家服裝專賣店,而所有這一品牌的服裝都拿到中國進行加工,為此,戴維光在國內的服裝工廠內專門開辟出一間幾百平米的工作室,由二十幾個人專門負責加工製作。“這個服裝的量很小,多的幾十件,少的只有8、9件,而我們做的大公司訂單通常都是要一件做幾萬件。”一開始,工廠裡面叫苦連天,因為從選料、製作,到出樣,每一個細節都要求很高,工作量大,而且十分繁瑣。讓戴維光感到欣慰的是,公司的設計助理,都很能吃苦耐勞,設計師本人也經常飛去中國,在工廠親自指導工作,在工作上非常“較真”和投入,經常工作到深夜。 

  經過將近兩年的投入階段,戴維光和他的法國設計師打造的品牌開始逐漸顯現效益。“今年應該可以持平,”戴維光深有感觸地說:“要走品牌之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困難重重。”他認為,在市場上打品牌,讓市場接受和認識,一定需要一個相對比較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但要體現出品牌的文化,還要配合很多宣傳工作,更需要資金投入作為保證。他也坦言,剛開始的時候,自己也承受了很多壓力,家里人也有意見,“雖然很難,但是我必須要做,而且還是堅定不移地去做”。

  作為一家華商經營的企業,戴維光一直都堅持這一品牌必須逐漸融入中國文化,他們考慮在法國立住腳後,再到中國市場發展。對於這一品牌的定位,戴維光認為不能走過於高檔的路線,所以把售價定在了伊夫.聖羅蘭服裝售價的60%左右,“尤其一開始更不能太高”。

  為了更好地在法國市場發展,戴維光還是請法國人來負責開發和銷售工作,“我是在背後,平時我很少來,具體業務由設計師來負責,我只是做決定”。他們計劃將來繼續再開幾家連鎖店,另一條路就是以代理方式銷售。

  戴維光表示,這一品牌的一大優勢是在中國製造,在人工上比法國投入少,“如果是在法國製造,我不會考慮走這條路。”他說:“走品牌的路不容易,不可能百分之百成功,但是,路是人走出來的,只要你努力,不怕吃苦不怕困難,沒有做不成的事情。” 

  法國設計師:我上輩子可能是中國人 

  戴維光對這位法國設計師一直充滿信心和信任,同樣,這位法國人對自己的華人老板也是贊不絕口:“我們雖然來自完全不同的兩個領域,但是我很欽佩他。他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人,不但喜歡藝術和音樂,而且謙虛好學,非常開放,能够聽取不同的意見,我在他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

  讓-呂克.弗朗索瓦認為自己與中國有一種特殊的緣份,“從小我就對中國感興趣,收集了很多關於中國的書籍,”他說,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文化的國家,中國文化對法國也有過很多影響,特別是法國20年代的裝飾藝術就深受中國藝術的啟發。中國人很聰明,理解力和求知欲都很強。“中國對我來說一點都不陌生,我第一次到中國時,就感覺像到了自己的家。我上輩子可能是個中國人”。

  作為一名曾在伊夫.聖羅蘭工作室工作多年的服裝設計師,讓-呂克.弗朗索瓦自然深受這位大師的影響,特別是對顔色和材料的認知,以及對女性美的理解。“我在聖羅蘭工作時,正是這位時裝大師還在那里工作的時期,”後來,這一品牌被賣了兩次,“我是在第一次時走的,那曾經是一個令人神往的大家庭,現在再也不會存在了,”說起聖羅蘭,讓-呂克充滿懷念與敬仰之情。

  “聖羅蘭只裝扮世界上極少數最富裕的女人,我生活在不同的時代,希望去裝扮更多的女人,”他表示,經過一年半的磨合,在中國製造的服裝每一次都在進步,精美程度令很多法國人都無法相信是在中國生產的。

  雖然此時正值全球經濟危機時期,但讓-呂克卻並不感到悲觀,“我是一個非常樂觀的人,雖然經歷經濟危機的動蕩,對所有人來說,都是非常艱難的,但我相信,我們終會在時裝界占有一席之地。現在只是起步階段,要看到我們在不斷進步,不但會在歐洲站住腳,最終還會到中國去發展,”他表示,“現在必須努力工作,經濟危機也是一個洗牌的時期,危機過後,留下來的必然會有更好的前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