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華爾街日報:人民幣會成下一個全球儲備貨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30 12:01:09  


  有句話說,為增強信心,不妨先以假當真。不過,這句話可能不適用於美國的經濟救助計劃。

  眼下,美國金融系統處於一種脆弱的狀態。隨著救助計劃往下一步一步實施,美國和英國將越來越多地依靠中國、日本和其他國家購買美國國債。但在周三,英國原打算拍賣26億美元的40年期國債,結果投標額只有23億美元。在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暗示,美元作為全球主要財政儲備貨幣的地位或許會被取代--中國官員最近提出了這個建議(不過蓋特納後來澄清了自己的立場)。

  Bloomberg News/Landov我的同事Liam Denning在昨天的《股聞天下》專欄中寫道,“像之前的英鎊一樣,美元(之所以成為儲備貨幣)的優勢地位源於一系列因素,包括發達的資本市場和強大的軍事實力等......中國的提議更像是對華盛頓發出一個警告,它反映出中國對美國大肆開支可能帶來的後果感到擔憂。”

  有這麼多的救助計劃、注資計劃和各式各樣的政府擔保計劃,這個世界在支出方面是不是到頭了?本專欄就此采訪了IDEAglobal貨幣策略師Kevin Chau,看看是不是還有更多可以考慮。

  本專欄:你對蓋特納周三有關美元的講話怎麼看?

  Kevin Chau(以下稱Chau):當他提到有一種世界儲備貨幣時,不論它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的特別提款權(SDR)或是別的什麼貨幣,長期而言都是個不錯的計劃,因為世界儲備貨幣不應只維系到一個國家。我們已經看到了將美元作為一種儲備貨幣帶來的危險。那些有儲蓄傳統的國家把錢集中到美國,這將給美國市場帶來大量的低成本信貸,誘惑更多的人借債消費,從而導致泡沫,最後造成我們眼下所處的這場危機。從較長時期來看,轉向一種世界貨幣是個好主意。不過這需要經過一段時期才能建立起來,因為作為世界貨幣需要塑造其可信度。美元在二次大戰後建立起了市場信任度,現在已經過去50年甚至還多。蓋特納的言論引起美元下跌,主要是因為它讓交易員有了一個拋售的借口。

  本專欄:不過,問題似乎是他的講話被看成是美國作為政治和金融大國的地位在下降的一個隱喻。是這樣嗎?

  Chau:最後可能會是這樣,但這也要經過一定時間。最終你會看到中國和印度的崛起。他們主要是靠出口推動經濟的國家。一旦他們開始發展一種更為倚重本國的經濟模式,他們將獲得更大的發展推動力。但那將是未來10到20年之後的事了。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將來人民幣會成為世界儲備貨幣。許多貨幣專家都相信,將來美國將不再是世界第一;它將與中國分享第一的位置。

  本專欄:蓋特納之前因為指責中國人為壓低匯率、進而推高了中國外匯儲備規模而惹過麻煩。那你是否覺得中國在這麼做呢?

  Chau:是的。他們是在操縱人民幣,你可以看到這一點,因為人民幣是在一個區間內交易。他們不希望它升值太快。

  本專欄:那麼,這是不是很麻煩呢?因為我們需要其他貨幣為我們的救助計劃提供資金。

  Chau:是的。我們的確依賴中國,我們還依賴日本繼續購買美國國債。我們將注入更多資金來支持金融救助計劃。正因為這一點,保持強勢美元政策對美國很重要,因為如果美元走軟,人們就不會投資美國資產。我想,關注外界對美國國債的興趣有多大增長是很重要的。昨天的國債拍賣情況并不好。如果還會有更多這種情況,那麼,這將是投資者表示他們對美元不感興趣的另一種方式。你必須持續關注美國財政部國際資本流動數據(Treasury International Capital System),這些數據可以反映外國投資者對美國國債、機構證券、美國企業債券和美國股票的興趣,還可以看到美國人對外國股票和債券的興趣。同樣,還可以看看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每周發布的外國投資者對美國國債需求的報告。

  本專欄:英國政府這次國債拍賣并不成功,這對美國來說有什麼借鑒嗎?

  Chau:是的。政府債券被視為避險天堂,特別是美國和英國、德國甚至還有日本的政府債券。市場對英國國債興趣不足意味著對美國國債的需求也會下降。就英國這次拍賣來說,它反映了因為政府預算赤字增加,人們對那些資產的需求將會減少。(來源:華爾街日報中文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