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經濟日報:爭當金融中心 港再非皇帝女不愁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01 11:59:50  


  中評社香港4月1日電/香港經濟日報今天社評說,中國證監會昨公布創業板管理條例,五月一日生效,即深圳創業板將正式啟動,本港半死不活的創業板更受壓力。港府發展香港成國際金融中心,不能再說多做少,必須盡速全面檢討策略,配合國家需要發展,否則後悔已遲。

  深創業板啟動 凸顯香港遲滯

  社評指,內地城市對本港國際金融中心的挑戰迫在眉睫,繼國務院上周通過,在二○二○年將上海發展為國際金融中心後,深圳創業板亦將於五月啟動。香港有條件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惟面對中央全面發展金融業,推動滬、深發力,香港再非皇帝女不愁嫁,要迎接嚴峻挑戰,不能怠慢。

  其一,港府必須有遠見、魄力、有規劃地推進金融發展。上海訂出明確發展目標,並落實要擴展股市、期貨,反觀港府多年強調金融業何其重要,但不論推動債券還是期貨市場等,都未見可觀進展。

  問題在於港府欠缺遠景規劃,例如到二○二○年本港國際金融中心應發展至甚麼規模,如債市目標如何?期貨種類有多少?金融從業員有多少?只有具備長遠目標,才能規劃不同階段應做甚麼工作、有甚麼難關要克服,才能一步步達成。但此卻是港府最缺乏的。

  其二,了解中央思維與憂慮。香港金融發展最基本支柱就是內地,故明白中央如何思考金融開放、有何憂慮,是重中之重。可惜,港府對此未夠重視。

  例如周四將在倫敦召開的二十國領袖峰會,國家主席胡錦濤與中央財金要員盡出,本港財政司長卻竟留守香港,沒有把握良機前往與中央官員多加溝通,實深昧形勢。

  其三,配合國家需要,爭取政策支持。香港與內地始終有制度、意識形態的差別,一些關鍵問題存在理解的差距,如中央憂心金融安全,雖五年前開始容許本港銀行辦理人民幣業務,但範圍太小,本港人民幣存款至今僅五百多億元,未成氣候。

  社評認為,香港當應做好各項工作,為國家金融開放做試點時,降低國家金融風險,力保穩定,但香港亦要讓國家明白,國家要與國際接軌、增加對國際金融的影響力,風險不可能完全用行政手段控制,而是要有效管理風險。

  平衡發展風險 爭取中央安心

  港府要有具體方案游說中央,香港有能力為國家拓展金融發展,又平衡風險。香港必須有高度危機意識,才能迎戰滬、深急追的挑戰,保持並進一步發展本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相關專題: 百年一遇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