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韓專家:朝鮮火箭技術初階 不成威脅(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06 12:08:26  


 
  展示彈道武器潛力

  當然也有部分人認為,雖然沒能成功將人造衛星送入軌道,但由於第二級和第三級火箭已飛到3000公里以上的地方,這證明朝鮮彈道導彈技術是有潛力的。

  韓國建國大學航空宇宙工學系教授沈寶賢(音)表示:“無論是人造衛星還是彈道武器,都需要第一級和第二級火箭燃燒並提供可以飛行的動力,根據至今為止收集的情報,第一級和第二級火箭已經分離並墜落,因此可以認為已經完成了任務。應該認為朝鮮已經具備可以運送彈道武器的潛力。”

  但是,要想轉換成洲際彈道導彈,還要克服更大的難關。從宇宙進入地球的物體哪怕角度出現一點點偏差,都可能在進入大氣圈時因強烈的摩擦產生巨大熱量,從而在空中發生爆炸。控制精密的角度並開發可以抵禦摩擦發生熱量的耐熱材料也是開發彈道導彈的核心課題。

  衛星技術大幅落後

  據分析,朝鮮發射的試驗通信衛星與其名稱不符,屬於非常初級的衛星。

  張泳根表示:“利用朝鮮轉移的大浦洞火箭技術,伊朗發射了‘希望’(Omid)號衛星,但只是裏面裝有兩個內設電子電路的箱子的長方體鋁箱而已。這種程度的衛星不具備太陽能電池等充電功能,利用本身電池組向地面傳送信號只能維持幾天時間。”

  朝鮮雖然在事前通報了火箭墜落地點,但並未向國際電信聯盟(ITU)通報發射衛星所必需的頻率。為避免衛星和地面機構傳送信號時使用的電波同其他電波混線,人造衛星發射方必須事先向國際電信聯盟提交衛星名稱和頻率等相關資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