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國際先驅導報:陶傑文章觸動菲律賓敏感神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07 11:51:26  


香港目前有約90%的家庭傭工來自菲律賓,圖為在香港的菲傭穿著傳統服裝參加休息日聚會。
  中評社香港4月7日電/香港專欄作家陶傑日前在當地英文雜誌《HK magazine》上發表文章,拿中菲兩國南海問題以及在香港工作的菲律賓女傭這兩個話題調侃,以玩世不恭的筆調講述自己的“主仆觀”,不料一石激起千層浪,引來菲律賓社會各界的口誅筆伐。

  《國際先驅導報》報道,陶傑在3月27日發表的《家中之戰》中寫道:“馬尼拉竟然宣稱對南海的礁石擁有主權,其國會還威脅說如果有必要將會向南海派遣軍艦,豈有此理?在香港有超過13萬名廉價的菲律賓女傭,每個月拿3580港幣的工資,作為僕人之國,竟然還向為你提供麵包和黃油的主人耀武揚威。”

  菲強烈不滿“僕人國家”說

  陶傑發表這篇文章有一個背景,即3月10日菲律賓簽署了一項涉及中國南海島嶼的“群島基線法”,把其中的部分島礁劃為“菲律賓共和國管轄範圍內的島嶼制度”。但是,或許令陶傑沒有想到的是,菲律賓社會各界似乎更加在意的是他對菲律賓關於“僕人之國”的貶損,而不是通常被視為非常敏感的領土爭議問題。

  文章發表後,菲律賓政府官員、國會議員、勞工組織以及在香港工作和生活的菲律賓群體紛紛表示不滿,要求陶傑公開道歉。菲律賓移民局甚至把陶傑還列入黑名單,稱其為“不受歡迎的人”,禁止他踏入菲律賓國土。即便是在陶傑公開道歉後,曾在美國海軍學院奪得拳擊四連冠的菲律賓眾議員羅伊洛.高雷斯還提出,要找陶傑“打上一輪——就一輪”。

  “菲傭英雄”地位並不高

  實際上,菲律賓勞工絕不僅僅局限于香港一地。根據菲律賓政府部門提供的數據,目前在海外工作和生活的菲律賓人將近900萬之多,相當於菲律賓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其中有很多女性遠離家庭和孩子在140個不同國家做女傭或管家,僅2007年這一數字就達14萬多,就連《牛津英語詞典》和《韋伯斯特詞典》都還曾將Filipina(“菲律賓女子”)一詞解釋成“女傭”,而這可能也正是菲律賓被陶傑冠以“僕人之國”的主要原因。

  海外菲律賓人每年向國內親屬匯回大量的匯款,促進了國內經濟的發展,因此被菲律賓政府稱為“當代英雄”。菲律賓中央銀行提供的數據顯示,僅去年一年,海外菲僑匯款就達到164億美元,相當於菲律賓國內生產總值的10%左右。

  然而由於工作原因,他們在海外的社會地位相對較低,因此菲律賓政府和社會各界非常重視對海外菲僑權益的維護。2007年10月,美國廣播公司(ABC)播放的《瘋狂主婦》中出現了對菲律賓醫科學院教學品質進行調侃的內容,菲律賓衛生部長親自寫信對該劇製作方表示強烈不滿,美國廣播公司播放最終作出道歉並同意刪減相關內容;去年9月,英國廣播公司(BBC)播出的一部喜劇中因出現僱主唆使菲傭做性挑逗動作的情節而引發菲律賓的強烈抗議,BBC隨後也公開表示道歉。

  “最大僕人輸出國”的反思

  陶傑的文章再次觸碰菲律賓的敏感神經,難怪會產生這麼大的反響。好在菲律賓當局明白,陶傑的言論只代表他個人觀點,因此此事並沒有上升到政府間交涉的層面。因此,菲律賓外交部沒有聽從相關議員的建議,向香港當局提出抗議。

  其實長久以來,海外勞工問題都是菲律賓的一個“痛腳”。菲律賓社會對勞務輸出問題一直都抱著複雜的心態:一方面需要通過輸出勞務來解決國內勞動力就業問題,依靠外來匯款拉動國內消費;另一方面,大量勞動力外流,不利於菲律賓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陶傑的這篇文章,再次引發菲律賓國內對勞務輸出問題的反思。當地主流新聞網站GMANews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說,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菲律賓開始進行勞務輸出,以此作為解決就業壓力的“權宜之計”,然而事隔30多年,勞動力輸出的數量卻有增無減。“為了出國工作,醫生可以去當護士,律師可以去當傭人,一方面我們在這麼做,另一方面我們卻又不讓別人說。作為最大的僕人輸出國,我們的抗議顯得多麼蒼白無力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