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朝鮮仍堅稱衛星已進太空 外媒:政治意義成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07 12:28:14  


 
  火箭飛行:部分成功

  這枚三節火箭依照朝鮮預定方向飛行,第一節成功分離,並如預期地落在距發射場約五百公里的日本海;發射後7分鐘到達日本上空,顯示火箭能維持正常飛行速度,隨後飛越日本上空,墜入距發射場3200公里的太平洋,也代表平壤過去10年內飛彈投射距離已增加達兩倍,美國關島幾乎在其射程內,對美國構成威脅。

  1998年朝鮮試射大浦洞一號飛彈,墜落在舞水端里發射場以東約1600公里的太平洋。韓國防衛分析研究所分析家金泰佑說:“朝鮮展現了大幅提升的射程…在軍事、政治上來說,都不算失敗。”不過,這次火箭飛行路徑未達到慣性彈道的弧形,顯示朝鮮用於戰術性武器的可靠精準投射彈頭技術仍有不足。研究衛星、火箭發射的哈佛大學天文學家麥道威說:“這是一次挫敗,這枚飛彈不代表任何近期威脅。”

  武器輸出:大致可稱成功

  可使朝鮮持續強化其彈道飛彈技術主要輸出國地位。

  發射衛星:失敗

  朝鮮宣稱成功把通訊衛星送上地球軌道,但美國、日本、韓國和俄羅斯都予以否認,表示並未有衛星或物體進入軌道。韓國報導指出,就算火箭第三節和酬載節都成功分離,但仍未達到穿出大氣層所需速度。然而,朝鮮最感興趣的是以攜帶彈頭的彈道飛彈擊中目標。“關懷科學家聯盟”科學家萊特認為,這次發射“不代表真正具有洲際核武投射能力”,但可為日後技術改良提供有用資訊。

  政治意義:成功

  無論火箭攜帶什麼,金正日都已從中獲取政治利益,對內可在掌握大權的國防委員會改組前提升威權,對外增加談判籌碼、吸引美國新總統奧巴馬的注意,如韓國前外長韓昇洙所說,這次是“金正日給奧巴馬的自我推薦信”。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