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京報:提升人大議事民主 新規則令人期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22 09:27:01  


  中評社北京4月22日電/4月20日召開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審議了《全國人大常委會議事規則》(以下簡稱“議事規則”)修正案,這也是《議事規則》實施二十多年來的首次修改。

  新京報今天社論說,依托于政治體制改革大背景的“議事規則”,伴隨著人大民主的漸行漸深而作出合理修正,乃是必然。比如,修正案對發言安排、發言時間限制等的進一步明確,有利於保證議事效率;修正案進一步擴大列席人員的範圍,並明確其參與權,有利於熟悉相關議題的人士參與議事,進而提高審議質量;修正案要求任免案都應當附有擬任免人選基本情況和任免理由,也有利於人大任免權的完整行使。

  上述細節性規則改進所蘊含的改革訴求顯而易見。循此邏輯,觀照人大議事、行權的現狀,議事規則還有更多改革空間可以探討。

  社論指,首要的一點,按照“議事規則”,全體會議、分組會議、聯組會議是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三種基本開會方式。在現實中,全體會議大多局限于聽取相關議案報告、行使表決權,分組會議則主要承擔了討論、發言、審議功能,而聯組會議卻罕見召開,常委會委員只有通過簡報才能瞭解其他小組委員的發言和觀點。事實上,將所有人大委員集中起來的聯組會議,最能體現人大“議”的特色,也最有利於議案的充分討論。2000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二審《婚姻法》修訂草案時,就曾以聯組會議的方式對《婚姻法》的一些爭議性焦點進行了公開討論,有效提高了議事和立法質量。這一開會方式完全可以成為常態。

  有鑑於此,建議通過議事規則的改進,使人大開會方式更趨合理化。比如,如何扭轉全體會議單純聽報告、表決的局限性,增加大會發言,進而提升全體會議的議事功能;何種情況下應當召開聯組會議,使各種意見得以充分交流和博弈,進而構建真正意義的辯論程序和規則,等等。

  社論認為,“議事規則”的又一個重要改革方向,乃是如何推進議事公開制度。修正案擴大列席人員範圍,並明確了邀請人大代表列度會議制度化,這些細節改進對於推動政治公開化意義匪淺。但從更深的層面而言,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議事公開似乎還有擴展的空間。

  比如,正如有人大常委提出的,可以考慮建立公民旁聽制度。事實上,許多地方人大常委會已經推行了這一機制。再比如,隨著人大透明度的不斷增強,人大常委會的開會情況已經越來越多地在媒體上披露。但也應當看到,目前通過媒體所公開的人大議事信息,常常不夠完整,常委會委員的發言還不能夠全部公開。基於這樣的現實,同樣有必要在時機成熟時,通過電視直播、網上直播,全面、及時公開人大常委會會議。同時除了涉及國家機密等例外情況,人大常委會的會議發言記錄、議案、資料、決議等,也可以通過人大網等專門網站向社會公示。

  社論指出,通過議事公開,當能滿足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進而激發會場內外有效互動的政治效應。尤其重要的是,議事公開化是現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也是民意機關接受公監督的基本前提,常委會委員能不能積極履職、發言會不會“跑題”,固然需要限制發言時間等的規則改進,但完善公開規則,顯然更具約束力。

  開會議事是民主的基本運作方式,而如何開好會、議好事,莫不需要合理的規則做支撐,需要由程序民主達致實質民主。就此意義而言,“議事規則”的修正並不僅僅是簡單的規則改變,也蘊含著改善人大議事質量、提升民主政治水平的深意,而這些“規則”效應,令人期待。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