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建構“命運共同體”:大陸對台戰略之重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04 11:24:24  


大陸不疾不徐,循序漸進地為兩岸政治整合打造堅實基礎。
  中評社╱題:建構“命運共同體”:大陸對台戰略之重構 作者:信強(上海),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博士

  國民黨贏得島內大選以及馬英九政府對“九二共識”的接受,無疑為兩岸關係的回暖創造了契機,但是大陸對台戰略思維的調整,對兩岸關係定位的再思考,則為兩岸新局的開創提供了強勁的動力。梳理大陸對台政策在此期間的發展脈絡,可以發現大陸面對島內政治生態演化的現實,也在不斷地進行著新一波的政策調適。中共十七大報告中涉台部分的內容則集中體現了大陸未來對台方略的基本框架和行動綱領,亦即以“一個中國”原則為政策基石,以兩岸“和平發展”為主軸,以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為戰略定位,理性、務實地穩步推動和促進兩岸和平統一的實現。

  兩岸政策之基礎:“一個中國”原則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始終是大陸制定和實施對台戰略的基石,也是大陸歷屆黨政領導人在闡述對台政策時所堅持的一貫立場。誠如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所指出的:“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儘管兩岸尚未統一,但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兩岸互動的歷史業已證明,“一個中國”原則不僅是大陸出台一切對台方針政策的基本前提,也是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核心要件。

  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業已雄辯地證明,只要兩岸均認同“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關係就會獲得良性健康的發展,反之則會問題不斷,甚至對台海安全穩定構成嚴重威脅。大陸已多次明確宣稱: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甚麼問題都可以談,包括台灣同胞關心的各種問題,包括實現和平統一過程中需要解決的所有問題。例如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問題,台灣地區在國際上與其身份相適應的經濟文化社會活動空間問題,以及台灣當局的政治地位等問題。

  大陸之所以堅持必須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開展兩岸交往,包括進行兩岸協商談判,是因為接受與否“一個中國”原則,不僅關係到協商談判最終能否取得成果,以及能夠取得甚麼樣的成果,也直接關係到兩岸關係的性質和前途。對於大陸而言,一切協商談判,包括達成任何過渡性的制度化安排,其最終目標均是為了促進兩岸能夠在未來實現最終的統一,而這也是大陸處理兩岸關係時不容讓步的政策底線。

  兩岸政策之主軸:“和平發展”

  二戰後,經濟全球化的浪潮開始席捲全球,國家間相互依賴的程度也不斷提高。而隨著冷戰的結束以及兩極格局的崩解,原本主導國際政治的安全對抗、政治和意識形態對立逐漸為全球經濟整合以及跨國合作所替代,進而導致國際體系中各單元之間的互動方式和互動類型也呈現出許多新現象,例如國際組織的蓬勃興起,超國家機制的普遍建立,地區經濟一體化的深入開展等。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也導致各國間的共同利益日益增多,原本主導國際關係的“零和博弈”模式逐漸為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共贏模式”所取代。隨著國家間“利益的和諧”(harmonyofinterests)不斷得到增強,通過開展全方位的合作,謀求共同發展,業已成為各國維護和提升自身國家利益的最佳途徑。

  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改革開放進程,不僅將中國送上了經濟增長的快車道,也促使中國大陸越來越深地融入世只經濟,大陸與世只的關係逐漸從過去封閉自主型轉變為相互依賴型。隨著大陸國家發展戰略的轉變以及國門的打開,大批台商以及規模巨大的台資開始積極“搶灘登陸”,開拓和佔領大陸市場。而大陸的對台戰略也及時地做出了調整和轉型,在具體的政策操作層面,大陸不斷地對台灣同胞釋出善意,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台商利益的法律法規,積極為加強兩岸之間的經貿、人員交流保駕護航,以求能夠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兩岸互信,共同創造兩岸和平發展、互利雙贏的新局面。

  隨著馬英九贏得島內“總統”大選並於2008年5月開始“執政”,兩岸之間的猜忌和敵意急劇降低,也為兩岸攜手共創“和平發展”的局面提供了基礎。在過去的幾個月間,兩岸關係高歌猛進,取得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6月13日,海協、海基兩會簽署了《海峽兩岸包機會談紀要》和《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台灣旅遊協議》兩項重要協定,標誌著新形勢下兩岸關係改善和發展迎來了一個良好的開端。11月初,海峽協會長陳雲林首次訪台,兩會簽署了兩岸海運、空運等四項協議;12月15日,兩岸海、空運直航正式開啟,“大三通”成為現實,標誌著兩岸關係的歷史揭開了新的一頁。使得正在成形的兩岸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趨勢變得益發不可逆轉。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