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華澳報:馬或提前實施先經濟後政治戰略部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12 11:29:34  


  中評社台北5月12日電/在就職一周年前夕,馬英九接受了新加坡兩大報章媒體《海峽時報》和《聯合早報》一小時專訪。他強調,在他任期的未來三年,台海兩岸還是“先經濟,後政治”,簽署“ECFA”有緊迫感,但無時間表,越快越好;如果能在二零一二年連任,政治議題有迫切需要協商的話,不排除觸及。馬英九同時還表達了今年到新加坡出席“APEC”的意願。

  新華澳報昨天發表富權的文章說,馬英九的這一重要談話內容,證實了包括本欄在內的許多台海評論者一年多來的觀察分析:馬英九在其第一個任期內,將採循序漸進方式,先與對岸談判經濟問題來積累政績,為未來談判政治議題打下基礎;當然更重要的是由於有選舉考量,擔心在第一個任期內就急於談政治議題,將會“嚇”跑部分中間以至是淺綠選票,而致影響他的連任大計。因而在第二個任期內,才考量也必然會與對岸進行政治議題談判。這與當年連戰在“連宋配”成軍時,立即表態倘當選即到對岸進行和平之旅,開展政治談判的急進態度,有明顯差別,但卻是殊途同歸。

  誠然,馬英九要採取“先經濟,後政治”的“方程式”,既是要遷就台灣的藍綠嚴重對立政治生態,也是要適應“經濟是基礎,政治是上層建築”的規律,避免欲速不達。實際上,馬英九本來的想法是,如要爭取二零一二年連任,就要盡量避免流失中間和部份淺綠選票。因此,在他的第一個任期內,盡量不碰觸政治議題。連任成功後,才放開手腳,全面進行兩岸政治議題的談判。而大陸方面也予以積極配合,從言論到實踐,都是體現了“先經濟,後政治”的戰略部局。

  但是,在實際運行操作中,卻又無法完全按照“先經濟,後政治”的規劃執行。比如,馬英九為了要突出“外交休兵”的成果,急於要在他就職一周年之際實現台灣以“觀察員”的身份出席世界衛生會議。但這是必須透過某種途逕與大陸方面進行協商才能實現的,這就使到在兩岸協商經貿議題的過程中,必須同時另辟途徑商談政治議題。相信,他的第一個任期還未等到結束,就已有不少政治議題需要商談並得到解決。比如,導彈後撤問題,雙方釋放俘獲對方間諜問題,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問題等。而且,隨著先後三次“陳江會談”所簽署的九項協議對恢復台灣經濟所揮的作用越來越顯著,原先對發展兩岸關係有所疑慮的民眾也轉為支持,馬英九似是已有讓政治議題提前進行的心理醞釀。 

  文章說,還有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就是中共總書記胡錦濤的對台政策,深得台灣民心;因而泛藍陣營的高層人物,都以與胡濤會面為榮,連戰、吳伯雄、宋楚瑜、鬱慕明等頻頻絡繹於途。實際上,在兩岸關係發展史上,“胡連會”、“胡吳會”等均佔有極為重要的一頁。不但是為民族振興和台海和平,而且也是為個人功業,都寫下濃重一筆。而且,雖然連戰當年“登陸”之時,民進黨曾糾集一群政治流氓到機場以“武鬥”攔截;吳伯雄“登陸”時也曾被幾個“獨派”小醜用“文鬥”方式叫罵了幾句。但在這些政治流氓跳完罵過之後,民進黨人終也無可奈何,任由連戰、吳伯雄的“和平之旅”繼續絡繹於途。因此,馬英九又何嘗不是懷有能在兩人的任期內進行會面的強烈意願。 

  但問題是,如果仍然按照原先的設想,在二零一二年五月自己的第二個任期開始之後才拼觸政治議題,但這時胡錦濤的中共總書記任期只剩下五個月了,到當年十月的中共“十八大”就必須“交班”。而在這五個月間,隨時都可能會發生突發事件,給“胡馬會”投下變數。何況,此時胡錦濤的任期已到尾期,“胡馬會”的意義也就將會大為減低。因此,馬英九要保持以至提升“胡馬會”的“含金量”,就必然要打破原先的規劃,提前在自己的第一個任期內進行。而既然要進行“胡馬會”,也就必然不可避免地將會觸及到政治議題,否則“相見不如不見”。既然如此,馬英九為自己所規劃好的“先經濟,後政治”策略,是將會被自己所親手打破的。 

  實際上,在兩岸歷史上留名的企圖心十分強烈的馬英九,早就有“提前進入角色”的考量。早在前年他開始進行競選“總統”的活動時,就曾託人研究過,在北京奧運期間,無論當選“總統”與否,都以“中華奧委會”榮譽會長或“中華台北代表團”榮譽團長的名義,出席開幕式或閉幕式,並相機與胡錦濤會面的可行性研究。但可能後來是感到此方式過於“急進”,而放棄了。

  文章指出,目前形勢似乎是對馬英九頗為有利。除了是百分之七十的台灣民眾支持兩岸簽訂“ECFA”外,也由於海峽兩會所簽署的各項協議,正在逐漸發揮作用,讓台灣民眾享受到發展兩岸關係的好處。更何況,馬英九在“總統”選舉中得到的七百多萬張選票,就是衝著他的較為務實進取的兩岸關係政策而來。面對這個有利形勢,馬英九似是吃下了“定心丸”。 既然社會氛圍對自己有利,馬英九不可能不會銳敏地捕捉到並趁勢利用之。因此,當馬英九兼任黨主席的計劃落實了之後,“胡馬會”就有可能提上議事日程,屆時就自然而然地促使兩岸協商進入“碰觸政治議題”的新階段了。 

  當然,馬英九的“先經濟,後政治”時間表,不一定是“兩岸統一時間表”,亦即他的“政治談判”定義,並非“統一談判”。因為十分注重政治誠信的馬英九,必須遵循在自己任內“不統不獨不武”的政治諾言的。但就此,已為其繼任人提前進入自己參與研擬的“國統綱領”的遠程階段亦即“協商統一階段”,創造有利條件。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