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五一七遊行之後 民進黨的難題才要開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19 08:05:46  


  中評社台北5月19日電/中國時報今天社評指出,理論上,政黨應該是會理性計算的,因此,當民進黨兩年前以排藍條款大舉排除黨內異己時,可以說是處於瘋狂的狀態;相反的,五一七遊行表現出相當的節制,沒有利用警察撞傷遊行民眾事件將衝突升高,基本上,民進黨避免了“損人不利己”的後果,則顯示該黨已逐步恢復理性,重返正常政黨之路。 

  不過,成功地掌握遊行節奏,卻不代表民進黨重返執政之路,五一七之後,民進黨的難題才要開始。 

  一般民主國家,抗議或遊行是表達意見的手段,但是民進黨獨樹一格,遊行尚有對內功能,一方面展示黨的團結,因此,四大天王必須到場;另一方面則藉著動員來凝聚支持者的士氣,因此,當民進黨宣稱遊行活動成功時,其中一個指標意義是“支持者的心又回來了”。 

  若從凝聚內部的角度來看,民進黨確實可以宣稱五一七是成功的;因為,之前為了不滿蔡英文對扁“柔性切割”,不但扁多次獄中批蔡,獨派團體更同時在南部發動遊行,表面上是“分進合擊”,但頗有與蔡英文的黨中央“互別苗頭”之意。此舉逼得蔡英文、蘇貞昌上周紛紛到土城向陳水扁“請益”,某個程度整合四大天王及黨內獨派,避免了在五一七當天上演民進黨的“南北分裂”。 

  可以說,藉著五一七,陳水扁再度展現他以少數操作槓桿的能力,民進黨菁英擔心黨的分裂,終於不敢與扁切割,但是,短期的妥協則必須付出長期的代價,亦即,民進黨一直無法面對他們的“陳水扁問題”。 

  到目前為止,民進黨除了私下運作讓陳水扁退黨外,針對扁案的公開發言,都是從司法迫害人權的角度出發。確實,特偵組審理扁案的公平性,以及法院的一再延押,都是可以討論的問題;但是,司法運作的不當,卻不能合理化陳水扁過去幾年明目張膽的違法行為,政治人物拿政治獻金是一回事,但是,動輒向企業界需索上億經費,將“國產”當私產分配,則是民主社會罕見。 

  對這些公然犯法的行徑,如果民進黨從未反省,如何讓選民放心,將來民進黨當家,弊案不會重演;更值得擔憂的是,政黨如果沒有自清的能力,台灣很可能又要重演以政治激化來掩飾醜聞的悲劇。 

  更何況,除了“陳水扁問題”,民進黨仍有罩門待克服。就和所有的使命型政黨一樣,民進黨執政,必然會面臨理想與現實的問題,民進黨執政初期面臨核四政策與黨綱的矛盾,就是其中一例;但是民進黨處理得並不成功,後果是,在台灣這樣天然資源缺乏的“國家”,侈言重視“國家”安全的民進黨,一直未能在執政時提出一套完整的能源政策。 

  更嚴重的,當然是民進黨的中國大陸政策。尚未執政時,兩岸或中國政策被視為是民進黨的罩門,民進黨必須一再轉型,強化兩岸交流政策,因此二千年選舉時,民進黨甚至還曾批評李登輝的戒急用忍政策;但是執政後期,為了鞏固基本教義派,民進黨不但走向極獨,還大力推動法理台獨。民進黨執政八年,不但無法拿出一套合理的兩岸政策,甚至以執政黨身分大搞極獨,連台美關係都受波及。 

  其實,以台灣的歷史及地緣背景,任何有心執政的政黨,都無法迴避中國因素。各種民調也都顯示,針對兩岸關係,台灣民眾既要“國家”尊嚴,也在乎兩岸和平互利,因此,有責任感的政黨,必須在“國家”尊嚴、兩岸和平、經貿互利等各項因素之間,找出平衡點。要達到這樣的平衡點,並不是靠著“敢衝敢打”,而是要仰仗能力及耐心的溝通。 

  五一七遊行落幕了,但是民進黨要找回人民的信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可以確定的是,意識形態不能提供答案,民進黨還必須證明自己的清廉及執政能力,這是民進黨在五一七之後的重要課題。


    相關專題: 陳水扁巨貪現形 民進黨陪葬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