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加坡中國客工:背井離鄉為了家人的好日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19 09:41:56  


  中評社香港5月19日電/上個月,新加坡800多名中國客工工作准證被取消而產生的勞務風波,讓建築客工的話題再次成為社會輿論的焦點。客工除了在建築行業之外,還有很多在服務業、清潔業。目前持工作准證在新加坡本地工作的外籍員工有約70多萬人。他們有的集中住在客工營里,有的和夥伴一起住在擁擠的房間,有的一天工作十多個小時。他們大多支付了昂貴的中介費,遠渡重洋,來到新加坡這個被他們視為夢想之地的所在。記者近日帶我們走進客工的生活,了解他們在新加坡打拼的日常點滴。

  中國客工尚彬和張興武初到新加坡時,最大的困擾,就是不知道將會有怎樣的未來。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來自山東泰安的尚彬(32歲)在老家從事電工行業,也擔任過司機,兩年前,來新當客工的朋友告訴他,到新加坡工作能賺取更多薪金。“他們說,在新加坡工作一年所掙的錢,等於在內地工作兩年,我因此萌生出國的念頭。”

  但是他也聽朋友說,到新加坡未必能從事自己想要做的職業,這讓他擔憂了好一陣子。“老家一名鄰居向我訴苦,跟中介原本說好是要當電工的,到了這里卻被分配到搭建帳篷工作,非常辛苦!”

  另外,他也擔憂中介公司的可靠性。尚彬說,有幾個朋友繳清了中介費,抵達新加坡樟宜機場後卻沒人來接他們,“20多個人在這里待了3個月後,全被遣返家鄉,不但工作沒著落,畢生積蓄也灰飛煙滅。”

  未來或許一片茫然,他最後還是決定籌集4萬多元人民幣,作為付給中介公司的費用,遠渡重洋來到新加坡,為的就是要給家人一個更好的未來。

  來自中國東北長春的張興武(36歲)在家鄉也是當電工,他說出國幹活是為了生活,也希望體驗外國生活,“我一直都想出國看看,對我來說,這回到新加坡打工,算是我這輩子的最後機會。”

  不同國籍客工同一屋檐下

  尚彬和張興武一年半前來到新加坡,被安排在裝修公司工作。除了當電工之外,他們還必須做砌磚、鋪水泥等各類建築工作,在建築工地以汗水賺取金錢,每天工作8小時,一周工作6天。

  儘管工作辛苦,張興武說,遇到好老板,老老實實工作就有同等回報。

  公司老板林鬆泉透露,新來的中國客工薪酬一般以日薪計算,每天約32新元,每個月可賺750元至900元。泰國客工也大多領日薪,每天20元至25元。林鬆泉說:“阿武和阿彬工作表現良好,聘用不久後我就把他們轉換為月薪,讓他們收入更穩定。”林鬆泉的公司目前聘請中國勞工和泰國勞工各4名。

  對尚彬和張興武來說,最大的文化衝擊是和異族工友同住一個屋檐下。張興武說:“剛開始時大家只能比手劃腳來溝通,久而久之,我們學會對方的一些詞匯,能以簡單句子交談。”

  在公司的泰籍勞工中,阿納克(39歲)算是老大哥,跟隨老板林鬆泉也最久。農家出身的他在新加坡打工10年,練就一身語言功夫,華語、馬來語,甚至華族方言都難不倒他。去年中才到本地的另一泰籍工友瓦納辛(25歲),之前曾在台灣當勞工兩年,華語說得也很溜。他們因此和中國客工相處融洽,也成為泰籍客工們的“翻譯”。

  他們剛來時住在公司二樓的宿舍。瓦納辛說,下班後大家一起煮飯,漸漸學會烹調彼此的家鄉菜。尚彬說:“嘗試過他們煮的泰國菜,他們加入許多大蒜辣椒,味道太辣,不適合我們的口味。”在一旁的瓦納辛卻笑著說:“中國菜很好吃,非常喜歡!”

  工餘生活省錢為前提

  公司在去年接到當局指示,必須把員工遷離工廠。林鬆泉於是每月花2000多元,在附近的兀蘭大型勞工宿舍租了一個單位,讓中國和泰國員工落腳。房間有200多平方英尺,原本有12個人的床位,現在住了他們8人,算是寬敞。宿舍有嚴密保安,不擔心打架鬧事,也供應家具及煮飯的爐灶,甚至包含洗衣服務,給大家不少方便。

  現在,客工們每天早上6點鐘起床,洗刷後就烹煮早午兩頓飯,吃過早飯後帶著午飯,走10分鐘到工廠集合,再出發到工地去。工作一天後回到宿舍,吃過晚飯後大多是看電視,晚上約9點上床。

  星期天是休息日,張興武和尚彬會爭取時間到超市買齊一星期的菜肴。之後他們會在百貨公司或購物中心閑逛,偶爾也到圖書館看書,消磨一個下午。

  張興武說:“新加坡的消費太貴,除了買日常用品和食物之外,我們一般都不亂花錢。”

  尚彬則說:“乘地鐵或巴士一趟要塊多兩塊錢,因此我們也避免去找住得遠的老鄉,大家只有農歷新年時才聚在一塊,在咖啡店吃飯慶祝。”他說,老鄉們平時難得見面,但大家約定好,現在先賺錢,他日回鄉再聚,到時才痛痛快快地吃吃喝喝。

  初來時尚彬也到過虎豹別墅、牛車水參觀,“由於不敢花錢,久居後很少到外頭行走,所以在這里的生活非常沉悶,還是家鄉住得舒服。”

  他也說,某些新加坡人對待客工的態度使他不想出門。他說:“有一次想買手機,到市中心商場看看,開口問店員某一台手機多少錢,他馬上以不屑的口氣說:‘這台太貴了,你買不起!’我們離鄉背井,還不是為了生活,大家不該瞧不起人。”

  相比之下,尚彬和張興武的泰國客工同事的生活多了一些趣味。他們在休息日會先到坎貝拉路的泰國雜貨店購買泰式食材和醬料,之後,阿納克和三五好友到河邊釣魚,或是在宿舍底層的飲食店喝喝啤酒。受訪時,瓦納辛身穿利物浦球衣,看樣子是要到附近足球場報到。他說:“我喜歡踢足球,星期天傍晚一定和其他客工踢球,有空的話也會到咖啡店看足球賽轉播。”

  聽到家人聲音就心滿意足

  受訪的4名中國和泰國客工都說,最大的遺憾是和家人分隔兩地。他們每人1個月的花費大約是100多元,大部分是食物費用,其餘的就花在電話費上,而所儲蓄的薪金都定期匯給家鄉的家人。

  阿納克說:“有時候一星期打5通電話,閑聊也好,聽到家人孩子的聲音就心滿意足了。”

  尚彬則說:“每星期會打三四通電話回家,和妻子與4歲女兒互通信息。在這里掙的錢比較多,因此較舍得讓家人花費。我讓女兒在家鄉的好學校讀幼稚園,每月花費400多人民幣,平時也會叫妻子為孩子多買些好吃好玩的。”

  張興武說,扣除中介費後,他們在新加坡工作兩年,收入與在家鄉其實差不多,要賺更多錢就必須多幹至少兩年才值得。他說:“離鄉背井雖然辛苦,但為了賺錢,讓家中老少能過更好的生活,我們肯定會在新加坡多逗留幾年。”

  有關工作准證

  外國人要在新加坡工作,必須向人力部申請准證。根據人力部網站的資料,准證主要分為就業准證(Employment Pass)、個人化就業准證(Personalised Employment Pass)、S准證(S pass)、工作准證(Work Permit)則分為外國工人和外國女傭兩類。

  其中,S准證讓公司更容易從外國聘請半專業人士和半熟練技工,申請條件是月薪必須達1800元、有大專學歷或相關工作經驗。

  月薪低於1800元的外國人只能申請工作准證(外國工人)。他們年齡必須介於16到50歲(非馬來西亞公民)。雇用公司為工人申請准證時,必須得到當局原則上的批准(In-principle Approval),並呈交5000新元的保證金(security deposit),該外國工人才能得到批准入境新加坡。

  截至前年12月,本地雇用約75萬7000名持工作准證的外籍員工,另外14萬3000人則持就業准證和S准證。

  編輯手記

  他們屬於社會的邊緣群體,老實耕耘、省吃儉用,以在新加坡的勞勞碌碌,換取他日的衣錦還鄉。

  無論是本土的新加坡人,或是新移民中的專業人士,恐怕大部分對客工的生活並沒有什麼真正的了解。只是偶爾從新聞中知道他們被騙了,或是發生糾紛了,或是觸犯法律了。

  同是離鄉背井,他們沒有學位、買不起房子、開不上車,他們靠的是勞力和基本技能,為的是換取自己、家庭和孩子的未來。雖然他們從事的是很多人視為卑微的工作,但他們的夢想,一點也不卑微。

  他們就在我們身邊,屬於社會的一分子。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