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吳伯雄北京行 綠營等待抓政治小辮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25 01:02:44  


兩岸高層在互動時,沒必要蓄意突顯政治分歧。(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台北5月25日電(記者 李仲維分析報導)高雄市長陳菊昨天從大陸返台,國民黨主席吳伯雄今天將率團前往北京,藍綠陣營兩大要角剛好一前一後登陸,外界難免將以放大鏡來檢視吳伯雄在北京的表現,並與陳菊對照比較一番。

  陳菊日前在會見北京市長郭金龍時,脫口說出“我們中央政府的馬英九總統”,頓時讓綠營抓到機會,諷刺藍營過去在會晤大陸領導人時,不敢直呼“馬英九總統”的名諱,也不敢大聲宣示“主權”,因此明天吳伯雄會見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時,外界頗為好奇吳伯雄會如何表現?

  在當前兩岸“先經濟、後政治”的大前提之下,在大陸過多或過當突出兩岸的政治符號,並不符合擱置爭議、共創雙贏的原則。試想,登陸的台灣重要人士若不斷“宣揚主權”,勢必逼得大陸也必須時時宣揚主權,如此你來我往、怒目相視,必定影響兩岸交流。

  從另一個角度看,陳菊此行主要目的是行銷在高雄舉辦的世界運動會,她在與郭金龍會談時夾雜政治語言,本來就有向台灣內部做宣傳,甚至向綠營做交代的意味,如果海基會每次與大陸海協會協商談判時,都要如此“宣揚主權”一番,那麼兩會今天很可能沒辦法互動得如此順暢。

  外界如果期待吳伯雄會比照陳菊,在胡錦濤面前“宣揚主權”,那可能是不切實際的想法,畢竟兩岸高層交流都有一定的默契和分寸,把陳菊會晤郭金龍的格局放大到兩岸執政黨領導人會談,也是不倫不類的。

  不過吳伯雄此行也不是完全不會著墨兩岸政治現實的問題,他去年赴中山陵弔祭孫中山先生時,在祭文裡一開始就提及“維民國97年5月27日”,今年也可望會比照處理,加上中山陵石碑上清楚刻著“中國國民黨葬總理於此,中華民國18年6月1日”。從“民國18年到今年民國98年”,國民黨用婉轉的方式表達“中華民國”至今還存在,彰顯兩岸正視歷史、現實的重要性。

  兩岸今天還沒到處理政治議題的時候,因此兩岸高層在互動時,也沒必要蓄意突出政治分歧,只要合乎對等、尊嚴原則即可,用時間和交往為兩岸關係拉出縱深,將來兩岸共謀利益的空間也會更大。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