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美國”作者:兩國“聯姻”正面臨重重困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26 10:46:30  


  中評社北京5月26日電/5月20日,溫家寶總理在捷克舉行的中歐領導人會晤上對記者表示:“有人說,世界將形成中美共治的格局,這是毫無根據的,也是錯誤的。”“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願意同所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係,絕不謀求霸權。一兩個國家或大國集團不可能解決全球的問題,多極化和多邊主義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國際先驅導報》報道,溫家寶的話,是對近來世界輿論熱烈炒作“G2”、“中美國”、“新兩極”等話題的直接回應。而這些讓大多數中國人丈二摸不著頭腦的新名詞,到底是怎麼突然冒出來的呢?

  從“中美國”到“G2”

  “中美共治論”是地地道道的美國造。它本來是美國部分“知華派”學者近兩年提出來的學術呼聲,沒想到經過大眾媒體這個“擴音器”的放大,在全球金融危機的狂風中激蕩擴散,在很短的時間內竟然成為了全球輿論的新熱點。曾經的學術概念在大眾輿論的環境下,其意義也發生了悄然的變化,引發了意想不到的政治風波。

  “中美共治論”最早緣起于一個新造的詞彙“Chimerica(中美國)”,這是美國經濟史學家尼爾·弗格森2007年3 月4日在英國《星期日電訊報》上提出的一個新概念。根據他的定義,“中美國”主要是指最大的消費國美國,與最大的儲蓄國中國構成的利益共同體,以及這個利益共同體對全世界經濟的影響。

  隨後出現的名頭更響的“G2(兩國集團)”概念顯然與“Chimerica”異曲同工。去年7月,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弗雷德·伯格斯滕在美國著名的《外交事務》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名為《平等的夥伴關係的文章》,為美國“應對中國的經濟挑戰”提出解決之道:建立中美兩國平等協商、領導全球經濟事務議程的“G2”模式。

  事後來看,儘管“G2”這個新詞後來讓伯格斯滕名揚世界,但他的基本觀點中至少有兩個重要的前提在後來風起雲湧的大討論中被忽視了。首先,美國建立“G2”的目的,是為了應對中國在WTO、匯率、貿易等問題上對美國利益的挑戰,克服美國領導的國際經濟秩序所面臨的巨大困境。在伯格斯滕看來,而唯有以此“完全的權利、真正的共同領導地位”才足以“吸引中國”,“創造一種全球急需的有效領導”。第二,博格斯滕承認,“G2” 模式主要限于經濟領域,在其他領域“未必更有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