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林毅夫:金融危機轉變性質 不應炒作人民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18 09:05:47  


林毅夫認為中國經濟可能最早見底。
  中評社香港6月18日電/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目前的全球經濟危機性質已經發生改變,從金融危機逐漸轉變為實體經濟危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中國經濟可能最早見底。

  危機性質已發生變化

  記者:近來各主要經濟體公布的一系列數據有好有壞,但最近市場的樂觀情緒卻在上揚,有觀點認為,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或許已經觸底。對此您怎麼看?

  林毅夫:由於美國等發達經濟體採取了大力度的應對措施,應該講金融市場的崩潰可以避免,但是不是完全穩定或者說觸底,仍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

  這次危機正從金融危機變成實體經濟危機。危機爆發前,美國經濟有6年高速增長,很多投資集中在房地產和製造業,造成產能過大,而現在需求突然下降。這帶來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泡沫破滅,財富減少;二,金融領域的去杠杆化,資金相對減少;三,美國消費和儲蓄必須重新平衡,造成消費進一步減少。

  我覺得現在的危機主要是產能過剩的問題。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企業投資的機會就少;企業開工狀況、盈利狀況就會不好;盈利狀況不好,就業預期就不好,消費信心就很難真正恢復。這種狀況也會使金融市場無法完全穩定。而金融市場的問題主要是不良資產的問題,但是,產能過剩會加大通貨緊縮的壓力,資產的價格可能會進一步下降,另外,市場需求也會進一步下降,企業盈利狀況進一步下降的話,那不良資產會更多。

  危機進入到目前階段,如果實體經濟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改變,金融市場也很難完全穩定,更何況實體經濟危機還會帶來一系列的社會經濟問題如:失業問題、貿易保護主義問題、社會穩定問題等。

  中國經濟可能最早見底

  記者: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哪一個經濟體會最先復甦?

  林毅夫:我認為中國經濟可能最早見底,因為中國的財政狀況較好,外匯儲備較多。另外,中國正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應對危機,如果從占GDP的比例來講,我們現在是全世界最大的。另外,中國有應對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經驗。

  從數據觀察,第一季度的中國工業生產已出現了回升。但是,中國經濟會不會很快地恢復到2008年以前的兩位數的增長,這必須有賴於全球經濟的復甦。我估計,中國經濟維持7-8%的增幅應該沒問題,今年沒問題,明年也沒有問題。

  記者:那請您預測一下中國經濟復甦將出現怎樣的態勢?

  林毅夫:我想,這會是小的W型增長,而不會是大的W型。而且中國的經濟增長可能會出現波動,但應該在7-8%之間波動。要恢復到9%以上的增速,這可能需要一段時間,這不是中國一個國家能解決的問題。

  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應對目前的危機,中國相對來講是游刃有餘,因為財政有盈餘,外匯儲備龐大,讓決策者有很大的政策空間。中國本身經濟的發展,就是對世界經濟最大的貢獻。一方面中國發展了,對世界財富增加就多,對世界貧困的解決貢獻就大;另一方面,中國經濟發展後,就會給其他國家提供市場和機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