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馬英九必須“以政領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21 09:32:28  


馬英九應以“以政領黨”的思維來面對轉型新局。
  中評社台北6月21日電/聯合報今天發表社論說,馬英九宣布參選國民黨主席,同日爆開許舒博內定出任一○一董事長的消息,正好凸顯了馬英九不能不兼黨主席的理由。因為,不能再坐視“以黨領政”,而必須“以政領黨”。

  許舒博案的惡質與愚昧,皆已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搓圓仔湯”非但違反政治道德,亦且犯法;而竟敢將萬眾矚目的一○一董事長職作為交易籌碼,則非但惡質有加,簡直是視兩千三百萬人的感受為無物,豈非“沒有常識”?

  社論指出,從許案可以看出,在國民黨現今黨政運作的某些角落中,非但背離了馬英九“清廉執政”的理念,亦且與主流社會的期待背道而馳,否則如何想像竟會發生用一○一董事長交換許舒博退選這種不知死活的荒唐事?僅此一端,已是支撐馬英九必須兼任黨主席的理由。然而,因此又掀起了是否“以黨領政”的爭論。

  “以黨領政”的原型出自一黨專政的共產政權。由於不具普選及直選的民主選舉制度,整個政府體制皆由政黨由上而下來布建;因此,黨的書記,高於行政體系的首長,遂成“以黨領政”。此制後經法西斯式政權抄襲,過去的國民黨亦在此列。

  然而,在普選與直選已臻成熟的民主國家,“以黨領政”非但在觀念上不合理,在現實上亦不可行。例如,所有的“內閣”制民主國家,皆傾向“以政領黨”,而非“以黨領政”;黨只是選舉機器,連在野黨的決策權力中樞亦是在“影子內閣”,而另外沒有所謂的“黨中央”。再以美國的總統制言,不論執政黨或在野黨,其決策權力中樞亦與國家體制結合,執政黨在總統或州長,在野黨則在黨團,所以亦是“以政領黨”,而非“以黨領政”。

  社論說,台灣的黨政關係,正處於轉型過渡階段,漸由“列寧式政黨”,轉向“民主政黨”。其實,直選及普選實施後,台灣也漸已邁向“以政領黨”;李登輝及陳水扁不是“以黨主席兼‘總統’”,而是“以‘總統’兼黨主席”,其權責角色的基礎在“總統”而不在黨主席,黨只是“總統”的權力平台(此與列寧式黨政體制迥異);即使陳水扁未兼黨主席時,黨的權勢亦未超越他。也就是說,台灣的政黨政治,從國民黨、民進黨做為執政黨的經驗來看,無論李登輝或陳水扁,皆顯已向“以政領黨”傾斜。

  現在的問題是:這一條“列寧的尾巴”將如何在“政黨進化論”中漸漸“退化”消失?

  現今“尾大不掉”的原因之一,是台灣初入民主政治,山頭主義仍在,不論國民黨與民進黨,皆將黨中央及黨主席視為實權機制;即使國民黨至今在“國會”已逾三分之二席次,卻仍是一個“外造政黨”。在這種山頭門閥氛圍中,就會出現用一○一換許舒博退選的醜聞;因為,黨主席將輔選的成敗,看得比“總統”及政府對人民的清廉承諾更重。其實,這不啻是一種扭曲變形的“以黨領政”。

  再者,兩岸又見“國共平台”,這也使得國民黨主席的角色小不下來,低不下來。在這種情勢下,倘若“總統”與黨主席在理念與方法上契合無間,尚能同步;但倘若黨主席的自我品牌意識太強,而與“總統”在理念與方法上歧異,就會出現“以黨領政”的憲政危機。亦即,非公民直選的黨主席,可能因而干擾侵越了公民直選的“總統”“以政領黨”的憲政職守。

  篇幅所限,未能深論。其實,舉世皆見的“民主進化論”,皆是朝向“以政領黨”發展。但台灣的問題卻是別具一格,例如黨主席的直選制,在他國先進經驗是政黨民主化的機制,但在台灣卻是“列寧尾巴”脫不掉的原因之一;如何建立“執政時由‘總統’兼黨主席”的體制,應當是漸進轉型過渡的中程目標。否則,倘若公民直選的“總統”參選黨主席竟落選,那又是難以收拾的憲政危機了。

  社論說,我們建議:馬英九應以“以政領黨”的思維來面對轉型新局。無論對民主憲政發展及對國民黨的改革,皆宜想到如何以漸進的步驟,來處理這一條必須退化的“列寧的尾巴”。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