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林毅夫:當前經濟危機癥結是產能過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10 13:41:37  


  中評社北京7月10日電/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當前全球金融危機已轉化成實體經濟危機,癥結是產能過剩,現在就斷言金融危機已經觸底可能還為時尚早。

  林毅夫說,為拯救當前經濟,發達國家是全力以赴,以美國為例,其所承諾的救市、增資、刺激經濟等資金投入在12.8萬億美元左右,約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90%。由於這些積極舉措,“應該講,金融領域的崩潰可以避免了,大家的信心有點恢復。”

  但他也指出,仍將目光只聚焦在金融危機上是不全面的,因為現在的危機已轉化為實體經濟危機,要有效化解危機,就必須處理好危機的癥結——產能過剩問題。

  “危機爆發前,美國經濟有6年高速增長,很多投資集中在房地產和製造業,造成產能過大,而現在需求突然下降,這帶來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泡沫破滅,財富減少;二、金融領域的去杠杆化,資金相對減少;三、美國消費和儲蓄必須重新平衡,造成消費進一步減少,”林毅夫解釋說。

  儘管最近一段時間,歐美金融市場出現了好轉跡象,但對於“市場觸底說”,林毅夫仍態度謹慎。他認為,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企業投資的機會就少;企業開工狀況、盈利狀況就會不好;盈利狀況不好,就業預期就不好,消費信心就很難真正恢復。這種狀況也會使金融市場無法完全穩定。

  他說:“金融市場的問題主要是有毒資產或不良債務的問題,但是產能過剩會加大通貨緊縮的壓力,資產的價格可能會進一步下降,另外,市場需求也會進一步下降,企業盈利狀況進一步下降的話,那不良債務會更多。”

  “所以,我覺得,在美國、歐洲政府強有力的干預下,金融市場崩潰是可以避免了,但是不是完全穩定,或者說觸底,仍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他說。“比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去年11月份預計美國金融業需要衝銷的金額大概是1.4萬億美元,但不久前該組織又預測這一金額將擴大為2.7萬億美元,會不會再擴大,還很難說。”

  林毅夫強調,如果實體經濟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改變,金融方面也很難完全穩定,“更何況,它還會帶來社會經濟、失業、貿易保護主義、社會穩定等一系列問題”。

  在當前主要經濟體中,中國和美國經濟的表現至關重要。在林毅夫看來,中國經濟可能最早見底。“這是因為中國的財政狀況較好,中國的外匯儲備較多,以及積極財政政策的干預力度較大。另外,中國有1998年的經驗,在"化危為機"方面是有經驗的,”他說。

  但他強調,由於目前全球性產能過剩,中國的出口也出現明顯下滑,因此中國經濟的復甦走勢將是小“W型”增長,不會是大“W型”復甦。他說,未來中國經濟增長可能會有所波動,但應該在7%至8%之間波動,這個增幅今年沒問題,明年也沒問題,但中國經濟能否恢復到2008年以前的兩位數增長,這就不是中國一個國家能實現的,必須有賴於全球經濟的復甦。

  林毅夫說,國際社會目前解決的主要問題仍是金融業問題,但隨著危機的持續,必須更多關注實體經濟問題。他呼籲,各經濟體應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解決產能過剩問題,比如通過加大在經濟發展瓶頸領域的投資,促使經濟可持續發展,同時必須抵制貿易保護主義,避免其進一步對世界經濟造成損害。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