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馬媒又聲稱卡拉特海上力量已形成 吹口哨壯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13 11:07:19  


“卡拉2009”演習中,在美軍艦艇掩護下,進行兩栖登陸的馬來西亞陸戰隊戰車。
  中評社北京7月13日電/從5月20日一直持續到8月的美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卡拉特聯合軍演”,最近被馬來西亞媒體《吉隆坡安全評論》大肆炒作。該媒體宣稱,美國與東南亞6國的“卡拉特海上力量集團”艦隊已悄然形成,並將保衛南海爭端東南亞各方的權益。那麼,《吉隆坡安全評論》此說靠譜嗎?

  馬媒體說法聳人聽聞

  7月6日,《吉隆坡安全評論》以“美國與東南亞國家打造‘卡拉特海上力量集團’”為題,大肆炒作美國向東南亞6國(菲律賓、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及文萊)提供軍事保護傘。撰寫該文的記者自2006年開始採訪卡拉特聯合軍演,其妄加評論道,“卡拉特海上力量集團”已逐步成為本區域的一股關鍵“制衡、制勝”力量,極有可能就是應對南中國海海上糾紛的模式。

  該文還妄加猜測,稱“東盟6國艦隊+美軍艦隊”的模式,說明東南亞6個參演國,完全有能力調動艦隊與美軍編組成一個作戰群,應對南中國海的任何危機、事故。

  7月1日,《吉隆坡安全評論》還拋出題為“中國最怕的東南亞南沙集團隱然成型”的文章,炮製所謂“東南亞南沙集團”概念。該文認為,除了傳統的(南沙爭端)國家行為體在南沙爭端中扮演主角外,一個多國和鬆散的、但有共同目標的非傳統行為體——東南亞南沙集團(Spratly Group),可能在隱然成型。

  文章還說,有越來越多跡象顯示,東南亞各國已意識到,中國是一個越來越強大的對手,無論是軍事或經濟能力,將給爭奪南沙的東南亞國家帶來巨大壓力。

  一會兒是“卡拉特海上力量集團”,一會兒又是“東南亞南沙集團”,的確是聳人聽聞,不過它們都是子虛烏有的。這家馬來西亞媒體的目的,無非是想拉美國和東南亞國家壯膽,讓中國不敢輕易動用武力。

  卡拉特軍演有何用意

  任何對“卡拉特聯合軍演”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該聯合軍演只是雙邊軍演,離所謂的“卡拉特海上力量集團”還差很遠。卡拉特聯合軍演始於1995年,至今已有15年的歷史。該軍演全名為“聯合海上戰備和訓練”(Cooperation Afloat Readiness and Training,其縮寫為CARAT,音譯為“卡拉特”)。它每年年中開始,由美國海軍西太平洋後勤補給群(第73任務特遣隊)統籌,美軍分別與6個東南亞國家的海軍部隊展開聯合演習。

  按照計劃,演習將對部隊海上作戰科目進行演練,如海上機動、通訊、指揮和控製作戰,甚至還包括潛水、海上救援行動以及搜索攔截行動等。此外,參演雙方還將舉行各種研討會,海軍和海岸警衛隊作戰人員也將在不同階段的卡拉特演習中參與民事、醫療等其他活動。

  卡拉特聯合軍演屬於美軍常規系列雙邊軍演,旨在加強美國與東南亞盟國間的軍事合作,強化部隊協同作戰能力。2009年度的卡拉特演習第一站,已於5月20日在菲律賓展開。由於6個東南亞國家中也包括泰國,而泰國明顯與南海爭端無關,這說明將卡拉特聯合軍演與南海爭端掛鈎,顯然是馬來西亞媒體的單相思。

  冷戰後,美國不甘心撤離東南亞的軍事基地,通過卡拉特聯合軍演,美國可以向東南亞周邊國家顯示美軍力量,進而為美國的全球戰略服務。通常軍演的目的有三:一是提高聯合作戰的能力,二是展示威懾力,三是檢驗新式武器。卡拉特聯合軍演更多的是前兩者。美國國防部長最近在菲律賓曾表示,美國不介入南海爭端,美國對南沙群島問題沒有立場。當然,美方的這個表態並不意味著美國對南海問題就真的沒想法,但這與馬來西亞的期待顯然還有很大的落差。

  我國也不能掉以輕心

  《青年參考》報道,雖然《吉隆坡安全評論》的有關言論是單相思,但我國也不能掉以輕心。

  首先,現在南海局勢正朝著更加複雜化的趨勢發展。一方面爭端各國加緊進行軍事現代化,並有可能朝著軍備競賽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區域外的大國開始間接介入。

  其次,共同開發變得越來越遙不可及。現在有200多家跨國公司在南海爭端海域開發,而這些海域並不在我國控制之下,造成我國海洋資源被大肆掠奪。

  眼下,加強我國對南海的管控是解決南海問題的關鍵。我國應該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對我國南海的管控力度。同時,通過海上軍演展示我軍實力,增強威懾力。南海既是我國戰略能源通道,也是我國軍事戰略咽喉,對我國的和平崛起有著重要意義。當然,也要看到,與我國有爭端的東南亞諸國是我周邊鄰國,和諧周邊、穩定周邊又是我國外交的重要方略。因此,如何審時度勢、慎重處理南海爭端,不僅需要決心和勇氣,還需要智慧和謀略。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