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臺經濟日報:出口是台灣經濟的命脈
http://www.CRNTT.com   2009-07-24 11:31:29


  中評社台北7月24日電/臺“經濟部”昨天公布,6月外銷訂單金額279.4億美元,較去年同月減幅縮小為10.91%,是近八個月來最佳表現,信息及通信產品、精密儀器的接單更已恢復成長,捎來出口升溫的好消息。不過,有鑑於世界貿易組織(WTO)最近才預警,保護主義因經濟危機而愈演愈烈,今年全球貿易預估將萎縮10%,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貿易衰退最嚴重的一年,顯示世界貿易環境仍存有很大的變數;而貿易的活絡與否,又對台灣等出口導向的東亞“國家”至關重要,實不能掉以輕心。 

  台灣經濟日報社論指出,東亞國家早期推動經濟發展時,會採取出口導向政策,主因缺乏資源,國內市場狹小,拓展出口可突破國內市場限制,並產生多重功能,加速經濟發展。因為出口的發展,可提高生產設備利用率,不只降低成本、增加利潤、提高投資能力;還可刺激投資,創造就業機會;更能調升工資,提高所得與消費水準。同時,由於出口擴大,外匯收入增加,可降低或解除進口管制,提升進口能力;不僅企業得以採購先進資本設備,提升生產力與調整產業結構;消費者亦可選擇更便宜和多樣化的進口商品與服務。因此,拓展出口,是創造就業機會和加速經濟成長的原動力。

  以台灣1961~87年兩蔣時代為例,當時台灣出口平均每年成長19.7%,將台灣占全球出口總額的比率,從1960年的0.13%拉升至1987年的2.13%,不僅位居亞洲四小龍首位,且為全球第11大出口國;此亦刺激台灣島內投資每年成長11.8%,促進每年就業人數增加3.2%,以美元計的每人所得(GNP)更每年提升14%,帶動民間消費每年成長9.6%。因此,該時期每年經濟成長率高達9.4%,被譽為開發中國家經濟發展奇蹟,顯示出積極推展出口對台灣經濟成長的卓越貢獻。

  相反的,2000~07年陳水扁執政時代,出口每年增加8.9%,不僅不及兩蔣時期的一半,更低於全球出口增幅,以致占全球出口總額比率降到1.76%,全球出口排名也倒退到第16名。該期間,島內投資成長率僅1.4%,就業與所得增加率也分別降到1.2%與2.9%,民間消費每年僅增2.6%。由於內需低迷,進口成長減緩,出超大幅增加,才使每年經濟成長率達4.1%,但仍在亞洲四小龍中敬陪末座。陳水扁執政時代忽略拓展出口的重要,才落得如此慘況。

  這波全球經濟大衰退衝擊台灣出口,政府以擴大內需政策促進經濟復甦,但能否產生積極作用,可從今年上半年出口表現剖析。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出口銳減34.2%、約460億美元,以新台幣計則減1.21兆元,幾相當去年上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二成。相對的,政府擴大內需提出的四年5,000億元特別預算,尚不及上半年出口縮減規模的一半,且今年執行數不到1,000億元,貢獻更有限;這還未考慮出口萎縮的連鎖效應,包括生產設備利用率下滑、投資劇降、失業上升、薪資與所得走低等,民間消費焉能提高。因此,擴大內需的規模,與出口的銳減及伴隨的民間投資與消費萎縮金額相比,實是小巫見大巫,如何能產生積極效果?

  台灣去年出口占GDP的比率高達74.4%,即使出口的小幅衰退,已非擴大公共投資所能為力,因公共投資才占GDP的5.4%,更何況今年面對的是出口大幅萎縮了。因此,如何調整產業結構、提高出口競爭力、減緩出口衰退,並在全球經濟復甦時加速出口擴張,才是治本之道。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