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面對和平芻議 兩岸思維模式有何差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10 01:14:53  


 
    大陸對台政策的思維模式出現積極的變化

  兩岸之間在思維模式上的差異實質上反映了兩岸存在的社會差異。大陸對於兩岸關係的思維模式是與大陸整體社會的發展水平緊密結合在一起,是無法割裂的。同時,隨著大陸社會的快速發展,大陸制定對台政策思維模式也不斷與時俱進,出現了積極的變化。 

  首先,表述“一個中國的原則”新三段論反映了大陸開始運用多元思維思考兩岸關係。2000年8月24 日,錢其琛副總理在會見台灣聯合報系訪問團時,首次公開提出“一個中國原則”的“新三段”詮釋,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與領土不容分割”。2002年3月5日,朱鎔基總理在“第九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上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將“一個中國”的“新三段論”納入“政府工作報告”。2002年9月13日,中國外交部長唐家璇在第57屆聯合大會演講時說,“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和大陸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實現國家統一,是我們堅定不移的立場和不懈奮鬥的目標”。這是中國大陸第一次在國際場合宣稱“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而非“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其次,現階段的對台政策顯示出,大陸沒有放棄兩岸統一的終極目標,但是更加重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過程,重視在各個領域建立兩岸合作機制,爭取台灣民眾認同。在 2008年1月31日,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首先要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這有利於兩岸同胞加強交流合作、融洽感情,有利於兩岸積累互信、解決爭議,有利於兩岸經濟共同發展、共同繁榮,有利於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並且提出在政治、經濟、文化、人員往來、軍事等各個領域建立制度化合作交流機制,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 

  對比分析兩岸學者圍繞《兩岸和平發展基礎協定芻議》所產生的分歧,可以看到現階段大陸學者和台灣學者關注兩岸關係發展的思維模式是截然不同的。這是導致兩岸學者無法達成共識的根本原因。然而,學者的思維模式是來自於學者所生活、學習和工作的社會環境,是兩岸社會環境的差異導致了兩岸學者思維模式的不同。因此,在兩岸關係進入和平與發展的新歷史時期後,必須逐步縮小兩岸的社會差距,為最終消除兩岸政治分歧、達成政治共識創造條件。這就決定了在兩岸的最終統一之前,大陸與台灣需要一個相互磨合、相互適應的階段,這將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階段。

  1 張亞中:《兩岸和平發展基礎協定芻議》,香港《中國評論》 2008年10月號第15頁。 

  2 劉維公:《甩開大人物平凡人大步走》,台灣《聯合報》 2008年12月27日。

  3 張亞中:《兩岸統合論》,台灣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第86-95 頁。

  4 張亞中:《全球化與兩岸統合》,台灣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第277頁。

  5 張亞中:《兩岸和平發展基礎協定芻議》,香港《中國評論》 2008年10月號第12頁。 

  6 張亞中:《論兩岸聯合的路線》,香港《中國評論》 2009年4月號第10頁。 

  7 張茜紅:《評張亞中教授兩岸和平發展基礎協定芻議》,香港《中國評論》 2009年3月號第45頁。
 
  8 陸 鋼:《評張亞中〈兩岸和平發展基礎協定芻論〉》,香港《中國評論》 2008年12月號第23頁。 

  9 張茜紅:《評張亞中教授兩岸和平發展基礎協定芻論》,香港《中國評論》 2009年3月號第45頁。 

  10 陳癸淼:《論台灣》,台灣海峽學術出版社 2002年3月版第 49頁。 

  11 張茜紅:《評張亞中教授兩岸和平發展基礎協定芻論》香港《中國評論》 2009年3月號第45頁。
 
  12 張茜紅:《評張亞中教授兩岸和平發展基礎協定芻論》香港《中國評論》 2009年3月號第45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