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星島日報:捐錢助台 表達心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14 22:45:20  


  中評社香港8月14日電/香港星島日報今天的社評說,港府計劃撥款五千萬元予台灣賑災,民間亦有組織募捐行動。論濟燃眉之急,現時台灣最需要的是實物支援,這並非本港的強項。本港官方和民間的金錢援助,主要是表達人道關懷和手足之情。

  今次颱風莫拉克襲台雨災造成的生命和財產損失,到現在仍未有較準確的評估。大家憑新聞鏡頭下的畫面直覺損失慘重。台灣早已捲起捐款賑災熱潮,美國、日本、新加坡和大陸都已經承諾捐款,以美國和大陸捐款都以一億多港元,新加坡金錢連藥物不足二百萬港元,港府捐五千萬元,毫不吝嗇。

  和四川大地震賑災款項相比,今次各地捐款規模小巫見大巫,一方面是因為初步估計災情遠不及四川那次嚴重,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到台灣政府和民間的經濟底子比較厚,以一個二千三百萬人口的地區,去年人均生產總值一萬八千美元,位列全球第十五大經濟體系,政府擁有全球第四大的三千二百多億美元外匯儲備,匯集官方和民間的財力,在應急方面應該沒有問題。各地的捐款數目,可用“聊表心意”來形容。

  評估遲緩 影響救災

  現時台灣缺乏可靠的災情評估,如果最後發現災情遠比現時嚴重,各國可以考慮再“加碼”捐款。官方的失蹤人口評估遠低於實際,而受災人數評估至今欠奉。這種混亂情況,部分是由於通訊中斷,例如六龜鄉一條村落,因為通訊和橋梁折斷,村民舉牌通知對岸人員,大家才知道村裡死了三十六人。地方和中央的通訊渠道不暢,中央至今難以估計失蹤數字,只粗略評估農作物損失七十多億元新台幣。

  災情評估緩慢,影響實際救災的統籌部署和效率,不僅令中央初時低估破壞情況,人力物力調動遲緩,在多處錯過救命黃金時間。由於台灣自己都搞不清缺乏甚麼應急,外界想幫忙,也不知從何入手。

  日後重建 港可貢獻

  台灣政府終於派出特戰部隊地毯式評估災情,並且開出要求國際援助的清單,當中包括能夠運載挖土機等重型物資的直升機,以及大量消毒藥物防疫。新加坡反應最為靈敏,已經承諾捐出藥品。大陸方面亦有能力調派民營直升機和緊急生產大量藥物,視乎台灣如何開口。

  十年前台灣大地震,本港除了捐款,也有派隊協助搜索生還者。可惜當時由暗中推行台獨的李登輝主政,以政治原因冷待香港救援隊。現時本港和台灣政府關係改善,不過,搜救隊現在才出發已經太遲,而台灣急需的物資,也不是本港強項。捐款是最具彈性的協助,就算不用作應急,也可用作日後重建。港府宜與台灣駐港機構保持聯絡,繼續了解在救災和重建方面,以及日後的防災措施,本港可以向台灣作出甚麼貢獻。


    相關專題: 水淹南台灣 半世紀最慘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