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新閣務必要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11 09:10:26  


蕭萬長(中)擔任新舊“閣揆”監交。(中評社 黃筱筠攝)
  中評社台北9月11日電/經歷四百多個波濤洶湧的日子後,劉兆玄最後瀟灑的下台一鞠躬,留下“不爭一時毀譽”的告別感言,很顯然,到了離去的一刻,劉兆玄的自我評價,和外界還是有著不小的落差。也許,此時此刻要公平的評價“劉內閣”作為,最適切的標準,莫過於劉兆玄的自我期許:“在這一段對的時間做了對的事”;確實,現代領導的祕訣,一言以蔽之,可以說就是掌握時間感的藝術,“劉內閣”這一段時間以來,也許是做了對的事,但是否在對的時機點,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中國時報社論說,從眾人期許的博士、校長“內閣”,在下台前竟然得到“不知民間疾苦”的評價,“劉內閣”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果真是當年專業、能力強的劉兆玄寶刀已老?精研總統權力的美國學者艾森斯達指出,政治領導人的評價,民眾早有定見,但是,這些領導人卻終究無法迴避民意支持度高低起伏的命運,其中關鍵在於,民眾對政治人物的期待改變了;因此,過去是對權力節制而受稱道的馬英九,現在則遭謹小慎微之譏;過去以專業有魄力著稱的劉兆玄,現在卻淪為菁英的傲慢。 

  這種因時間感而產生的落差,“劉內閣”一上任就立即面對。去年五月前油價早已開始狂飆,民生物價也跟著水漲船高,但是,一心要落實馬英九節能減碳政策的“劉內閣”,卻在能源產業轉型的長期考量下,一上任就機動調漲油價,不但惹來民怨,當然連藍營“立委”都不支持,“劉內閣”的民意支持度也立即重挫。 

  機動調漲油價對不對?持平而論,無論是就產業發展還是公平性的角度,這都是正確的事,但是時機是否正確,就是見仁見智;“劉內閣”有著總體經濟的思考思維,為了整體社會長期的發展,歷經短期的痛苦是必須的,因此,他也不在意短期的紛紛擾擾,但以現代快速變化的政治環境、及每日登場的媒體名嘴,一個禮拜就已算是長期,足夠判定政治人物的生死。 

  因此,與其從風災還是去理髮、還要過父親節這樣的角度來譏評“劉內閣”,比較公允的角度應是,“劉內閣”時代的六大產業等措施、長期發展的政策思維模式,仍有可肯定之處。尤其,當事過境遷、在評價“劉內閣”及展望新“內閣”之際,我們必須避免掉入另一個陷阱,那就是如俗話說的,“倒髒水不要把嬰兒一起倒掉”。 

  為何要做這樣的提醒,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以民意喜好為導向的吳“內閣”,不只是長於掌握時間藝術,更深諳對比原理,例如,剛就任的第一天,“行政院長”吳敦義就提出“庶民經濟”的口號,他深知“劉內閣”被批為太著重理論,因此立即說出,“經濟數字固然重要,但包括股市、餐廳生意、至貨櫃車數量,卻是更貼近民眾生活的指標”;相對於“劉內閣”的低調不喜作秀,吳敦義上任的第一天,就要到災區過夜。 

  不只吳“內閣”刻意和前朝對比,大多數的輿論,不論褒貶,也都是用正反對比來看待前後兩任“內閣”,例如“劉內閣”專業性格對比於吳“內閣”政治性格;“劉內閣”官僚作風對稱於吳“內閣”的民意導向;或“劉內閣”的專業態度對上吳“內閣”的選舉“內閣”等。不論這些評比是否公平,最大的問題在於,當輿論或國民黨黨政要員自己都如此做非黑即白的對比時,是否會不慎全盤否定“劉內閣”的優點,當大家對新“內閣”的期許是要盡量考量民意喜好時,最後會不會只依民調施政,而不考慮“國家”長程的發展? 

  值得安慰的是,馬英九似乎未完全掉入這樣“非黑即白”的迷思,例如,他這次並未從眾,或依成功的前例,由民選首長出任“內政部長”,反而是由學者出身的新“閣員”江宜樺出掌第一大部,此舉是福是禍猶未可知,但至少顯示,馬英九及新“內閣”並未全掉入“選舉‘內閣’”的陷阱。 

  可以說,已經下台的“劉內閣”有心做好,但在時間的掌控上栽了跟斗,接下來的吳“內閣”,必然是掌握時間的長才,但能不能把握時機做對的事,才是新“內閣”能否留下好評的關鍵。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