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曾蔭權:把握粵港合作機遇 發展六優勢產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14 12:07:27  


曾蔭權表示,政府推動優勢產業的發展策略,是把握粵港合作的機遇,為優勢產業開拓珠三角市場。(中評社記者 梁卓鈞攝)
  中評社香港10月14日電(記者 梁卓鈞)行政長官曾蔭權今日在立法會宣讀2009/10年施政報告,曾蔭權在報告中公布發展六大優勢產業、鞏固現有四大支柱產業的具體策略及措施。

  曾蔭權指,金融業、旅遊業、貿易及物流業及專業服務等四大支柱產業發展成熟,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六十。港府將鞏固和加強與四大支柱相關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

  金融業方面,港府將強化香港作為國家推進資本帳目開放及人民幣區域化和國際化試驗場的角色,繼續發展多元化人民幣業務產品及服務。

  旅遊業方面,港府正積極與中央商討便利內地旅客赴港的措施;並且將發展郵輪業,全速興建位於啟德的新郵輪碼頭,確保碼頭的首個泊位在二零一三年年中投入服務,發展郵輪業。

  貿易及物流業方面,港府明年起將逐步在貨櫃碼頭和機場的葵青區附近推出數幅長期用地;香港機場管理局又會推行機場飛行區中場範圍發展計劃,提供額外的飛機停泊位及新的機場客運廊。

  專業服務方面,香港與內地鼓勵雙方專業機構互認專業資格,並通過CEPA,促進香港專業服務進入內地市場。

  除四大支柱產業外,教育產業、醫療產業、檢測和認證產業、環保產業、創新科技產業、文化及創意產業等六項優勢產業的發展亦備受關注。曾蔭權表示,六項優勢產業對經濟發展起着關鍵作用。現時六項優勢產業中,私營企業整體上對本地生產總值的直接貢獻為百分之七至八左右,僱用約三十五萬人,佔總就業人口約百分之十。只要政府在政策上適當扶持,解決業界面臨的發展障礙,這六項優勢產業會踏上新台階,推動香港走向知識型經濟。

  他表示會在政策上適當扶持,制定明確機制,並在土地政策上給予支持,確保珍貴資源地盡其用。教育產業上,港府將檢視香港高等教育的定位,制訂長遠發展策略,長遠研究進一步放寬有關規定,例如逐步容許內地學生來港修讀學位或以上程度的非本地課程;醫療產業上,港府將考慮吸納更多內地知名中醫來港參與臨床教學及研究,促使香港成為中醫中藥走向國際化的平台;檢測和認證產業上,港府將探討提升專業水平和增加培訓機會,並在海內外推廣香港的檢測和認證行業;環保產業上,港府將與廣東合作,擴大“清潔生產伙伴計劃”,協助港商爭取綠色商機;創新科技產業和文化及創意產業上,政府將撥款約二億元推出“投資研發現金回贈計劃”和協助業界開拓內地市場。

  曾蔭權表示,政府推動優勢產業的發展策略,是把握粵港合作的機遇,再加上廣東省“先行先試”的政策地位,為優勢產業開拓珠三角市場。

  他指出,國家在“十一五”規劃明確表示“支持香港發展金融、物流、旅遊、信息等服務業,保持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等中心的地位”。粵港澳三地正在多個重點領域加強合作。香港只要善用CEPA所提供的框架平台,發揮優勢,一定可以豐富區域內的產業結構,讓香港的服務業拓展龐大市場。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