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晚報:馬英九與諾貝爾和平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19 15:19:20  


  中評社台北10月19日電/馬英九有資格得諾貝爾和平獎?這不是華人圈內“馬迷”的痴夢,而是澳洲一位研究員的評論,認為馬英九上任後致力改善兩岸關係,比奧巴馬更有資格得到諾貝爾和平獎。

  聯合晚報社論指出,奧巴馬今年獲獎,各界譁然,美國國內的冷嘲熱諷尤其厲害。現有此澳洲人抬出台灣領袖作為參照,不知是真心捧馬英九,或意在諷奧巴馬。不過,在各界一片批評聲中,也有主流媒體認為諾貝爾和平獎今年的選擇其來有自,華爾街日報的國際事務評論家史蒂芬(Bret Stephens)提出了一番獨特的分析。

  史蒂芬列出諸多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固然有公認實至名歸的如馬丁路德金恩、德蕾莎修女、戈巴契夫、曼德拉等人,但也並非眾皆顯赫的功成名就者。史蒂芬認為,諾貝爾和平獎的思維,較看重那些高調鼓吹和平、篤信善行善念的理想主義者,反而很多實際為自由奮戰的人成為遺珠之憾(二戰英雄從邱吉爾到麥克阿瑟等人皆未曾獲獎)。以此而言,奧巴馬雖尚無重大成就,但他倡言的希望、改變、廢武、國際主義等信念,無不朝向和平願景。我們若回想奧巴馬的就職演說,以及赴埃及鼓吹穆斯林世界與美國化解猜忌的震撼效果,或可稍稍理解諾貝爾和平獎的選擇理由。

  話說回台灣,馬英九置身的時代背景,確實存在著轉折兩岸關係的契機。他至今的政績尚未能確保聲譽不墜,在野黨逢馬必反的情結亦深,此刻談諾貝爾獎太遙遠。但馬英九為改善兩岸關係,可謂一步一腳印堅定行進,忍辱負重付出的代價也不輕。從台灣本土角度而言,很多人仍不信任、也不願依恃中共的“善意”;從中共角度而言,對台灣釋出善意也不可能無止限。如此氣氛下,需要有人不屈不撓扮演溝通說服、化解衝突的角色,任重道遠。

  兩岸勉力維持不獨不統的現況,而要確保終極和平,仍是一條布滿荊棘的長路。馬英九應胸懷“我有一個夢想”的自我期許,未必為得諾貝爾獎,而是為了兩岸人民的長遠和平願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