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台灣最好的選擇是與大陸和平共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01 00:16:13  


 
  二、台灣無力與大陸軍事兢賽

  1、從陸海空砲四兵種的質和量大陸都優於台灣。大陸武器研發製造已達國際先進水準,即便外購亦較台容易;大陸自己研發和製造速度快成本低;大陸軍費每年(2008) 為590億美元佔GDP的1.3%,同期台灣軍費105億美元佔GDP的3%,大陸是台灣軍費的5.6倍;台灣有何能超越或趕上大陸?

  2、台灣防禦作戰劣勢:原本台灣海峽天險防禦作戰的優勢,因新武器射程遠,海峽天險已不存在。當前台灣現有海空軍武器及飛彈防禦裝備居劣勢,大陸東南沿海所佈置一千多枚導彈有能力在第一波襲擊可破壞台灣本島的所有作戰設施(機場跑道、海軍港口、飛彈陣地、橋樑、通訊中心、最高行政中心等),海空軍便失去戰力。台灣防禦作戰沒有縱深,西部平原狹窄,一點被突破全線崩潰。

  3、台灣財政負債。莫拉克颱風災後已逾GDP的50%,經濟已無力支持滿足有效防禦的軍購,何況兩岸軍備差距逐漸擴大。

  台灣在國際新形勢下最好的選擇

  台灣地處在近鄰中美日諸強國的中心,在諸強鄰中台灣是弱小,無力自主自己命運,其戰略價值是屬於強國的,任何一強國擁有台灣將威脅另外強鄰。台灣四百年歷史從未獨立自主安排自己的存在。如果台灣要獨立自主擁有本身地理戰略價值,就必須有強於諸鄰國的軍事與經濟力,否則台灣的生存必依附於強鄰,並與強鄰維持友好關係。當前台灣的問題是與外人美日結盟對抗同種同文的自己家人。台聯日美抗中不但情理不容,而且違背國際法和中國法律;台灣屬於中國是國際社會所普遍承認,兩岸憲法皆明定兩岸是一個中國。台灣所以今天淪為外人的附庸是歷史造成的,往後台灣不能再沿著歷史悲情路走。應選擇有利於永久生存發展的路。

  基於上述台灣當前處境台灣前途最佳選擇是:

  (一)、揚棄依附外國勢力保護,與大陸和平合作共處;前面說過台灣在群雄環伺下,無能主宰自已命運,依附外國保護必敵對中國,如此台灣永遠不會太平;若與大陸合作和平共處可獲得法律保護,而仍然對外不樹敵可與外國照樣經濟文化交往。從安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整體言,只有與大陸合作和平共處台灣才能真正在和平穩定中生存發展。台灣從大陸所獲得的利益是任何外國所不能取得的。例如:當前大陸十三億人口是台商的最大銷售市場;大陸是擁有高素質廉價勞動力的台商生產基地、大陸是台商最大潛力的投資市場、大陸有豐富的生產初級原料供應台商。台商在大陸經商沒有語言和文化的障礙,這一切優點是在外國市場所不能獲得的,亦是外商所不能與台商兢爭的。

  (二)、兩岸“合作共處”要在兩岸現狀下循序漸進有步驟的安排。筆者用“合作共處”一詞替代“兩岸統一”政治名詞,因為“統一”一詞在島內被醜化為賣台同義詞,然事實合作共處是現狀未變,是統一前必有過度期,“統一”只是未來式最終目標。兩岸分治已六十年,各自有不同行政和法律體系,需要雙方有一相當時間談判和合作磨合過程。但是兩岸必須先確定“一個中國”作為合作共處的前提。過去台灣總是迴避此問題,但是“一中”是兩岸和平共處的基礎,只要兩岸政治對談,絕對無法迴避亦不必迴避,因為進入政治談判台灣就必須面對此一現實取得島內多數人民支持。

  (三)、合作共處分三步走:第一步兩岸經濟融合。兩岸直航已經實施,兩岸綜合經濟協議(CECA)正準備商談,一旦CECA簽定兩岸經濟合作就有了基礎;兩岸應協商簽“結束敵對狀態和平協議”,並實施一中共同市場。兩岸共同市場為第二步的政治合作奠下基礎。第二步兩岸政治融合。兩岸共同建構一個“一個中國”的政治架構,類似邦聯政治體制開展政治合作;即是兩岸選出象徵主權意義的代表,在兩岸政府之上共同組建代表中國主權的最高層一中屋頂建築。兩岸政府依國際法及國內法在一中屋頂架構下對內對外合作共處(詳見中國評論134期二月號拙文“兩岸一中屋頂合作共處架構奏議”一文)。第三步是兩岸法律統一。亦即是兩岸經過經濟和政治融合後,兩岸在政治、經濟、社會生活方式彼此都適應了,在兩岸人民同意下法律統一。

  結 論

  台灣島內部分主張台灣應該獨立的人民,應該理解本文曾指出台灣獨立是不可能的現實,在現實國際和台灣政治環境中獨立之路絕對走不通;若用革命方式硬闖,台灣得不到任何好處亦就被戰火摧毀了。台灣最好的選擇是在兩岸現狀下與大陸和解合作共處,這才是台灣永久和平穩定生存發展必走的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