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智庫文章:解讀兩岸的ECFA評估報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31 23:12:25  


  中評社台北10月31日電/中央網路報今天發表“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譚瑾瑜的文章說,繼7月底灣“經濟部”公布委託中經院所做的ECFA評估報告之後,中國大陸商務部亦於10月19日提出中國大陸所做的兩岸經濟合作協議研究報告。兩岸針對簽署ECFA之影響都做了嚴謹的研究報告,顯示兩岸對於簽署ECFA的重視,然而卻有評論在比對雙方評估報告之後,提出中國大陸簽署ECFA的受益金額是台灣的四倍、而有簽署ECFA將使中國大陸佔盡台灣便宜的質疑。基於此,本文將針對兩岸雙方所做的兩岸經濟合作協議研究報告做一評析。 

  文章說,中國大陸商務部所提出的兩岸經濟合作協議研究報告中指出,在考量中國大陸與東協三個十加一的影響之下,簽署兩岸經濟合作協議對將使中國大陸GDP成長0.63%至0.67%,若只考慮兩岸經濟合作協議對中國大陸的影響,中國大陸GDP將因而成長0.36至0.4個百分點。另台灣“經濟部”委託中經院所做的評估報告則指出,在考量資本累積的動態效果,且在台灣農業部門維持現狀、工業部門解除進口管制並自由化、中國大陸農工產品全面調降關稅的假設下,台灣GDP將成長1.72%,若進一步達到全面貿易自由化,亦即兩岸農工產品關稅全面調降,台灣GDP將成長1.65%。 

  首先,從這兩份兩岸的ECFA評估報告我們可以確定的是,無論兩岸所做的評估報告中用的協議名稱有小許差異,或是推導的模型設定有若干不同,但兩份報告都得出兩岸在簽署ECFA之後,將對本國的總體經濟、社會福利、貿易餘額等有正面效益的結果。 

  由於兩岸所完成的ECFA報告並非出自同一個模型,因而直接拿來進行比較時必須要謹慎。倘若兩岸評估報告的若干假設一致而可以進行比較時,台灣簽署ECFA後,將使台灣GDP成長1.65%至1.72%,較中國大陸預期簽署ECFA之後,GDP預期成長0.36至0.4個百分點為高,由此似乎顯示簽署ECFA對於台灣經濟成長的貢獻較大 
  
  但是若以經濟規模為準,其結果便會完全不同。台灣原本就是小型開放經濟體,相對於中國大陸是一個貿易“小國”。以2008年GDP金額做比較,台灣為3,912.8億美元;同期間中國大陸的GDP金額為4.3兆美元,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中國大陸的GDP規模是台灣的11.1倍。因此,如果只是將兩者評估報告預估增進經濟成長的幅度,直接換算成GDP絕對金額,而得出中國大陸簽署ECFA的受益金額是台灣的四倍的結論,這種直接以兩岸GDP金額的多寡來比較簽署ECFA何者受益較大的方式,反而看不出來簽署ECFA的真正效益。 

  同樣的情況亦出現在比較兩岸在簽署ECFA之後的社會福利、貿易餘額等的差異。除了模型類比上需要謹慎之外,若以絕對金額觀察,中國大陸簽署ECFA後,所增加的社會福利、貿易餘額均比台灣為大,然而若考量均分至全民時,台灣民眾平均所能分配到的ECFA好處便比中國大陸民眾為多。 

  事實上,考量是否與他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的關鍵因素,並不在於要比別人多拿一些好處,而是一種雙贏的概念。換言之,雙方要能成功簽署FTA,必須捨棄贏者全拿的心態,唯有雙方都有利可圖,FTA才有成功簽署的可能。因此,在準備洽談FTA時,第一步應是先確認本身能夠在簽署此項FTA中獲得好處,此為經濟影響評估報告之重要所在。然後,政府再依照國家的貿易型態及國情,擬訂出最佳的談判策略及開放清單。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兩岸在準備簽署ECFA時所做的評估報告,不會去考量對方的總體經濟可以因而受惠多少幅度,而是從自身出發,關切本國總體經濟之利益著手。 

  文章說,貿易理論告訴我們,課徵關稅對於小國而言,不但不能改善貿易條件,還會使貿易量減少,在生產及消費被扭曲之下,課徵進口關稅反而使社會福利水準下降,因此對於小國而言,實施自由貿易政策才是最有利的。如果依此對照兩岸經貿關係,長期以來台灣對於中國大陸若干產品採取關稅保護政策,雖然短期內保護了台灣廠商,然而對於台灣消費者、國際分工、資源分配都有扭曲的疑慮,對於台灣長期經濟健全發展更有其不利的影響。基於採取自由貿易政策對台灣有利,加上近來全球一股簽署FTA的風潮,更可印證簽署FTA的好處。若能藉由簽署ECFA,進行台灣產業結構調整,除了逐步去除雙方進口關稅之外,透過消弭貿易障礙,可以進一步增進雙方有效利用生產資源。若再依據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東協加一等經驗,經濟整合及簽署FTA除了擴大自由貿易市場,更能刺激投資,促進技術進步,等於是將中國大陸專業與規模經濟的利得轉至台灣,不但台灣廠商能夠獲取規模經濟,全民亦能同享簽署ECFA的好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