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台灣政治笑話:蔣介石與孫中山在天堂的對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14 10:07:40  


  我是1977年生人。20世紀70年代末的台灣,整個社會氣氛都是怪怪的,就像是一只氣球,隨時都可能破掉,但就是破不掉的狀態。重大基礎建設都快要完成,經濟開始騰飛,但大家都在等那種“衝破”的氣氛。

  這段時期的台灣,用後來官方一些政令倡導的文章來形容就是“風雨飄搖”。在台灣當局代表被趕出聯合國後不久,接著就是1978年底的美國與台灣當局斷交。人心惶惶的社會氣氛下,有辦法的人當然都先跑到別的國家去了。而台灣當局不斷地告訴大家要“莊敬自強,處變不驚”--應該說,在更早的時候,從1949年國民黨退踞台灣到20世紀70年代的這幾十年里,島內反對人士始終站在國民黨對立面,卻如狗吠火車般無用,甚至給自己帶來危險;到了20世紀70年代,雖然內外交加之下島內形勢風起雲湧,要求改革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在那個“黨即一切”的年代,社會上反國民黨的聲浪也從小漣漪成為小水波,越來越大,但國民黨仍然堅持一貫的統治態度,因此這幾年風波不斷,草民如我家,也不由自主地被捲入某些事件里面。

  我的生日在11月份,而我父母的結婚紀念日是在當年的3月29日。我年紀大一點兒時發現其中似乎怪怪的,因此動不動就愛跟我媽開玩笑:“乖乖,原來我是早產兒啊……”我媽那種保守的女人當然每次都被我逗得無話可說。

  簡單說一下我爸。他是台灣中部雲林縣人,雲林在傳統上(甚至現在)和大家的心目中都算是鄉下,傳統的農業縣。但也因為是較窮困的地方,所以民風也較彪悍,大家一提到雲林,就不由得聯想到黑道的故鄉。而我媽是台南人,台南算是台灣最早開發的地區,因此文化氣氛濃厚,傳統上大家也認為台南人很有錢。

  我爸就跟他那個年代的大多數人一樣,年輕時就到台北打拼,他本來在藥廠做銷售員,後來一直做到台灣北區的銷售主管。在台灣高速公路剛建成,沒什麼私家車在跑,又被譏諷為養蚊場的年代,他就已經買了車子,算是那個年代很普遍的從鄉下來到台北,努力走向成功的商人典型。而我媽,年輕時在台南就自己開了一個打字行,剛好在我爸的台南總公司旁邊,兩個人就這樣認識了。

  在他們結婚,即我出生的前一年,也就是1976年,我爸已經在台北做起了自己的生意,並住在台北士林的舊家,這是我3歲前住的地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