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西方應改革社保化解“中國問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11 06:20:35  


中國作爲美國主要貿易夥伴,正成爲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受害者。
  中評社香港12月11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12月10日載文《要求西方改革社會保障模式是中國必須的選擇》,摘要如下:

  西方一些國家近些年來不斷指中國的經濟發展給西方帶來了巨大的問題,因此不斷向中國提出各種經濟要求。例如要求人民幣迅速地大幅度升值、指責中國搶走了西方人的就業機會、要求中國擴大進口減低出口、要求中國降低儲蓄等,最近一些西方國家的經濟領域的政治家更為此而提出了一種新的理論——即“世界經濟失衡”論。

  可以說西方對中國的經濟要求已經發展成為一種社會思潮。一些中國知識分子簡單化地從過去的經驗和民族主義激情出發,認為這是西方國家圍堵中國。從政治力學的角度來看,這種說法並非沒有道理。可是我們也不能否認,問題並非如此簡單,這從奧巴馬總統訪問中國的求和態度上就可以看出端倪。如果從經濟的角度來看,更是值得認真探討的。 

  中國經濟的發展雖然使西方各國獲得了極大的經濟利益,不過也給西方社會造成了衝擊。這里以貿易保護為例,從理論上來看,中國產品的大量出口西方,給西方社會帶來了許多價廉物美的商品,同時也為西方社會的產業升級創造了必要的條件——西方社會實際上是受益者。就這種意義而言,西方再對中國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是荒唐的。可是也不能不承認,在中國價廉物美產品的衝擊下,西方國家的產業結構必定會發生調整,一些工廠企業不可避免地萎縮甚至於倒閉,而西方社會保障體系實際上對於這種產業結構調整所帶來的失業問題,並沒有適當的應對之策。

  在現有的西方社會保障體系下,失業可以領取失業救濟金,可是其金額有限,根本不足以維持正常生活。如果有房屋貸款,失業更可能會引起災難性後果。因此西方有些民眾很難接受這種產業結構的迅猛調整。

  怎樣才可以化解中國與西方的經濟矛盾?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