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工商時報:從新加坡和杜拜看台灣生存之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05 10:08:05  


 
  社論謂,相對於新加坡始終瞭解身為小國的事實,並在李氏父子一脈相承下,踏著一致而務實的治國軌跡前進,台灣幾經民主直選、政權更迭,“國家認同”由於政治操弄而產生嚴重斷層,有時太過自大,有時又太過自卑。因為自滿於經濟實力,台灣曾經有過全球最高樓,也曾對彼岸築起厚重的“鎖國”防線;因為自卑於外交弱勢,政府在美牛事件上輕忽民意,弄得三敗俱傷。我們無意緬懷早年的強人政治,但自李登輝、陳水扁以降,意識型態的拉扯,造成“國力”耗損,志者灰心,以致馬英九在最新的“治國周記”中宣稱“我們正處在難得一見的歷史機遇點……台灣將譜出‘小國’致勝的新頁”,“國人”竟無太大的興奮感。

  事實上,更令人關心的是馬英九所謂“‘小國’資源有限,台灣沒有硬碰硬,耍大牌的條件,要以靈活、開放、彈性的思維來創造和平”,究竟所指為何?如果把“靈活、開放、彈性”放在美牛事件來看,似乎意味著對美“退讓、道歉、示弱”。連美台商會都疾呼奧巴馬政府切勿輕言報復,以免因小失大,我們的“外交體系”還在強調“亡牛補牢”,對美“示好”的動作一定要做出來,而當局對內咎責竟又指向不負責決策只負責溝通的衛生署。以這樣的思維創造出來的和平,又如何讓人心安?

  社論說,誠如馬英九在“治國周記”中所言,台灣GDP(國內生產毛額)已達4,026億美元,是全球第25名,世界經濟論壇競爭力調查,去年台灣排名也躍升至第12名,顯示台灣實力超越人口與土地限制,這是“小國”致勝的傲人成績。其實,這樣的成果反映的正是民間部門比政府部門更知道什麼是真正的“靈活、開放、彈性”,因此即便在戒急用忍與積極管理的年代,都有辦法突破“鎖國”的藩籬,讓諸多次產業不僅在東亞稱雄,還傲視全球。

  台灣人民並不怕“國小”,也從不缺憂患意識,怕的是主政者朝三暮四,假“靈活、開放、彈性”追逐和平製造者虛名,而輕忽民之所欲。站在歷史機遇點上的馬政府,比前朝更有機會也更應該“崇本務實,不卑不亢”,為所當為,拒所當拒,如此才能創造更寬闊的施政格局,增進全民更大的福祉。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