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駐京辦裁撤文件已發 官員否認是地方領導行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28 15:30:55  


 
  另外,他說,跑項目也是駐京辦最大一項工作。

  他們最主要的是要了解各部委局辦每年審批項目的計劃和方向。“中央部委就那幾個人,當然是哪家匯報得充分,項目和資金就會批給哪家。”這位在北京做了近20年的駐京辦主任說,一些職能部門手中掌握著數百億的項目和資金,但是他們不可能在全國各地都進行考察,哪裡需要上項目,完全憑當地政府匯報。

  “批項目的標準也沒有尺度衡量。”這位主任說,以往有些人說我們來自西南,太老實,不叫不到,不吵不鬧。“這樣怎麼能得到項目?”

  昨日下午,普洱市駐京聯絡處主任馬相明說,他目前身兼普洱市和雲南省水利廳駐京機構的主任。

  他列舉了一組數據以證明駐京辦對地方所起的作用。他說,水利廳駐京辦從2005年開始成立,第一年獲得水利部項目資金2.5億元,2006年就漲到8.6億元,2007是16.8億,2008年為30.2億,去年則是25.5億元。

  另外,馬相明又舉了個小例子證明駐京辦信息收集的重要性。他說,地方的書記市長到北京匯報工作,為了節約時間,他會先打聽部委辦局等單位人員的時間,領導一到北京,不需要等,匯報完就能回去。

  “我這個駐京辦主任快成‘信訪局長’了”

  隨著網絡的發展,駐京辦收集信息的功能退化,跑項目和接訪任務成了重頭戲。如今又加上了當地形象宣傳的任務。

  普洱市駐京聯絡處主任馬相明說,2005年,普洱市組織120匹馬拉著普洱茶進京。當時馬相明負責北京的宣傳和協調工作。當時的“馬幫進京”活動舉辦得很成功,一下給當地普洱茶銷售帶來很好收益。

  還是西南某省一地級市的駐京辦主任說,目前他們的手機在北京幾個派出所都掛了號,一有上訪戶,他們就會接到派車接人的通知。他說,2004年,他的另一位同事剛到北京就被省駐京辦安排了接訪任務,那時還沒有車,打出租車去把上訪戶接回賓館。

  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駐京辦主任說,一般接到上訪戶,他會跟當地領導打電話,確實有問題的,就會幫助解決問題。但是也會有鬧訪和常訪戶,讓他費盡腦筋。

  他說,當地有一名孤老,進京一趟他被通知接了18次。而這位孤老婦女進京總共有20多趟,“可想而知我去接了幾次。”

  這位駐京辦主任說,近幾年來,他的80%工作都在處理上訪工作上。有時正在機場接書記市長,一個電話,馬上就把領導放在一旁,他去處理接訪工作了。

  類似的事件有好幾次,他們市長有次說他已經變成了“信訪局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