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西方關注中國回擊軍售 稱中美還將為伊朗對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02 08:57:03  


  中評社北京2月2日電/“中國制裁美對台售武企業”給西方輿論帶來的驚訝2月1日仍在擴散,“強硬”成為它們解讀中國最醒目的關鍵詞。英國《金融時報》說,“北京正在以無所畏懼的姿態對待美國及其他國家”。文章說,今年晚些時候中美還可能會因伊朗問題爆發兩國間最重要的一場外交對決。英國《衛報》說,北京提高了它的調門,對美國軍售的強硬回擊反映出全球力量平衡已經發生轉移,北京正處在更加強勢的地位,而美國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實力在下降。

  《華盛頓郵報》文中提到歐洲智庫“歐洲改革中心”近日一篇文章,其標題就是“歐洲應該如何應對中國咄咄逼人的崛起?”該文章呼籲歐洲領導人不再像過去那樣向北京爭寵,面對崇尚力量的中國,歐洲需要團結一致,因為中歐的價值觀根本不同。

  不過,在一些歐洲媒體看來,中國強硬回擊美國未必是壞事。瑞士《新蘇黎世報》稱,北京是通過“與美國的實力較量”測試奧巴馬的忍耐力,這一事件顯示出中美未來雖然是強烈的夥伴關係,但肯定不會形成“G2”集團了。

  法國《回聲報》題為“中國的驕傲”的文章說,上世紀80年代德國經濟崛起時曾令美國擔心,但後來美國發現德國在軍事和許多方面仰仗美國,沒有“獨立行為能力”,但今天的中國不是那時的德國,西方的衰落增添了中國的自信,許多中國人認為“2009年是中國救了資本主義”。未來,中國對美國表現出來的不妥協會越來越明顯,國際社會應該學會和一個驕傲的中國打交道。不過,美國傳統基金會網站1月28日的文章質疑中國是否真有那麼強大。文章說美中越來越緊密地相互依賴不過是“神話”,“事實是中國對美國的依賴遠多於美國對中國的依賴”。

  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傳播學教授鮑威爾1日對《環球時報》說,不論一些人承認與否,如何應對“中國式強硬”正成為大西洋兩岸共同的外交課題。造成中國強硬的根本原因,是西方要求中國承擔不必要的國際責任,或是在遏制中國發展方面投入了更多的心思,導致西方有意或無意地觸碰了中國的底線。西方的當務之急是先要改變自己的內心,只有正確地認識中國才能知道如何與中國打交道。


    相關專題: 美國大舉對台軍售 嚴重損害中美關係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