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美關係誰“軟”誰“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12 09:38:17  


中美貿易爭端升級,美國對華制禮物絲帶征反傾銷稅,最高超過231%。
  中評社香港2月12日電/英國《金融時報》2月11日載文《中美關係誰“軟”誰“硬”?》,文章說,中國虎年新春來臨之際,中美關係却陷入“嚴冬”狀態,谷歌風波在前,台灣軍售居中,會見達賴在後,奧巴馬一波接著一波“發難”,中國也空前强硬回應。中美關係顯然不是“春暖乍寒”,而是進入周期性的低潮。圍繞著中美關係的驟然變化,各種“軟硬”的說詞也甚囂塵上。到底是誰軟,誰硬,莫衷一是。內容如下:

  奧巴馬去年11月首次訪華,海外媒體不乏嘲笑他對華太軟的言論,“向中國叩頭”,“向中國求援”,在“長城故宮朝拜中國”,這樣的標題在英文媒體比比皆是。另一邊,中文媒體上却是一片喜氣洋洋,“美中携手”,“共管世界”的標題俯拾皆是。如今,奧巴馬不顧中國抗議,堅持對台大規模軍售,堅持見達賴,英文媒體立刻泛濫著“奧巴馬硬起來”的標題。而中文媒體當然不爽,責駡奧巴馬“忘恩負義”,感慨中國“被騙被耍”,支持中國制裁美國的呼聲,更是響徹雲霄。

  到底奧巴馬是“先軟後硬”,還是“軟硬自如”?到底中國是否具有實力懲罰美國,或者不顧一切的懲罰就是最高的國家利益?這些問題亟需答案。

  其實,奧巴馬沒有對中國真正軟過,因此也無從硬起。對台軍售案,受國會制約,他無法取消;這次軍售的內容,也是布什政府時期定下的,何况F16與潜艇還沒有包括在其中;至於見達賴,原訂是去年十月,因為奧巴馬訪華需要,推遲到今年二月,因此也難說故意挑釁。只是碰上中美關係緊張的時機,這一切就變成了“火上澆油”。同樣道理,雖然鄧小平制定了“韜光養晦”的對美政策,但中國也沒有真正對美軟過,硬也就無從說起。無論在朝核,伊朗核危機問題上,中國沒有屈從過美國;在人民幣升值、西藏問題上,中國又何曾對美軟過?軟硬之說,是媒體在講故事,涉及到了面子的問題,讓事態“升了級”。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