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日記者出書稱日華人將跨入一個全新時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13 10:30:17  


《陌生的鄰居--中國人與日本社會》封面。
  中評社香港2月13日電/據《日本僑報》報道,《日本經濟新聞》記者吉田忠則的著書《陌生的鄰居--中國人與日本社會》出版後,在日本主流社會產生良好反響。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木下俊彥,不僅邀請作者到他主辦的中國理解講座演講,還在著名媒體撰寫書評,向廣大日本讀者推薦《陌生的鄰居--中國人與日本社會》。 
 
  非常有意思的是,讀到木下俊彥教授書評的日本人洞惠女士,發揮她留學中國的語言優勢,把日文書評翻譯成了中文,以期向中國讀者介紹該書。

  書評全文如下。

  對日本人來說,如何與住在日本的中國人(華人、華僑、留學生等)交往,是未來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之一。

  新中國建國60年來,大批中國人是抱著何種初衷遠赴重洋,他們是如何在日本各地居住下來的,又是什麼牽動著眾多華人回歸故里?本書將伴隨想知道謎底的讀者一探究竟。

  截至2008年底,旅日中國人已從1988年底的13萬人一躍增長了4倍,達到65萬多人。這一數字占旅日外國人的28%,成為占比重最大的人群(集團)。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保持著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世界影響力與日俱增。

  本書熔年表分析與重大課題深入分析於一爐,成功從立體層面描畫了現實中的華人形象。本書成功的原因在於作者:(1)作為特派員長住北京,不僅與眾多的中國人有過交流,而且通過各種採訪見證了現實中的中國以及中國人飛速變化的歷程;(2)回日本後,對眾多中國人和留學生等進行了面對面的細致採訪;(3)沒有刻意挑選受訪人群。此外,對於池袋和川口的小區中發生的居民摩擦,作者也不僅僅停留在事實描寫,而是建設性地提出了解決方案,並為日本人和中國人應如何行動指明了方向。這一筆法可謂新意盎然,書中的出場人物可謂多姿多彩。

  這些人群中既有與自己輝煌的過去告別,作為一名主婦融入日本社會過著平靜餘生的前中國著名演員;也有作為母語並非日語的外國人首次獲得芥川獎的女作家;還有暫時結束自己浮躁的國內生活回到日本潛心研究的原留學生;以及對日本毫無偏見,希望更多吸收日本長處的80後留學生……他們的形象躍然紙上。作者談到:“這些開朗的人們讓我看到了日中關係更加光明的未來。對日本來說,如何接受中國人,如何讓他們愛上日本,這仍然是今後的一個課題。”同時,這也正是評者作為一名教師,在與中國人長期接觸中得到的體會。

  據介紹,吉田忠則2003-2007年,作為《日本經濟新聞》駐華記者在北京工作,感受到中國發展的強大活力。歸國以後,他廣泛接觸在日華人,了解到許多鮮為人知的感人故事,於是他選擇了幾十位中國人的故事在《日本經濟新聞》進行連載,之後加以補充以書籍的形式公開出版。吉田忠則在日本僑報社創辦的星期日漢語角演講時說:“日本社會中,存在著很多中國人。他們有的在便利店默默無聞地打工,有的在公司踏踏實實地工作。還有很多優秀的中國人活躍在日本的學界、商界、文化界、體育界。而對這樣一個現實,多數日本百姓並不了解。——這就是我們策劃這個連載的初衷。我們希望讓日本民眾了解真實的在日中國人。”

  “在日中國人的勤奮和努力,將使他們跨入一個全新時代,”吉田忠則在書中如是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