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世博契機 上海向國際金融中心邁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26 00:23:57  


世博會將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向世界宣傳上海,外媒關注中國會否利用世博會吸引更多專業人才來上海工作。
  中評社香港2月26日電(記者 陳曉編譯報道)上海世博會快要開幕,估計在五月至十月間,將會有七千多萬的遊客來到參觀,為上海帶來“旅遊業的昌盛期”(Tourist bonanza)。可是,中國領導層的目標卻不止於此,更長遠的目標是在2020年時將上海打造成世界級的金融之都。這次的世博會將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向世界宣傳上海,特別是將那些銀行家和律師們吸引到黃埔灘來。

  紐約時報發表專題文章表示,考慮到上海在20年前還沒有股票交易市場,這個城市已經改變了很多。在市場資本總額上,上海股市已經超越了香港;而在金融海嘯之後,上海與華爾街對中國公司新股上市的競爭就越趨激烈。

  但是,如果上海在未來十年要趕上紐約和倫敦這兩個競爭對手的話,尤其是在允許外國公司的股票上市以及發展財富管理專業方面,仍需要吸引大批的金融從業員,例如基金經理、律師、會計、精算師和相關的其它專業人士。

  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布克.培表示,上海為自己定下了十分“進取”(Aggressively)的目標--要成為像紐約一樣的金融中心。他說,紐約大約有10%的勞動人口是從事金融或與金融業相關的工作,但上海只有2%勞動人口從事金融業。所以上海知道要吸引和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而且是多元化的金融從業人員,例如從事投資銀行、對沖基金、債券,風險資本,保險產品等的專業人才。

  中國許多大銀行都將總部設在北京,而不是上海。上海只有少量的投資銀行公司,相對於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這樣的大型投資銀行,上海的投資銀行都很小,最大的一間以上海為總部的投資銀行,只有2000至3000名工作人員。

  在過去的十多年中,上海在基礎建設方面不斷地投入大量的資源,現代化的公園、道路、地鐵和學校,這些都慢慢地成為了城市的“間接吸引力”。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大衛.艾希表示,好的學校和方便的交通對我們這樣的外國人十分吸引。顯然,上海政府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利用建設世博會的機會,創造了更多的基礎設備。

  相對於硬件設施的日益完善,他表示,現在的問題是:軟件設施怎樣呢?中國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識後,越來越歡迎外國投資者,但現在的重點是:創造穩定的,可連續性的投資環境。許多專家認為,為將上海在2020打造成國際金融中心,官方至少會在放鬆金融管制,稅收和吸引投資方面推出一些措施。

  布克.培認為,北京方面將會允許上海在提供新的金融服務的產品和規則方面享有特權,比其它城市更具有靈活性。例如房地產業的產權信託交易產品(REITS),中國政府已經允許少數城市試行這種產品,而上海是其中之一。或者允許地方政府向外國人簽發“綠卡"或地方簽證。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