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30日電(作者 譚旭東)前些日看到媒體上刊登了王蒙和郭敬明的“老少對話”,很高興地知道了這兩位年齡懸殊的作家能夠互相尊敬,並且真正進行兩代人的對話。王蒙是新中國第一代作家,郭敬明可以說是第四代作家啦,應該說這兩位之間存在著很大的文化差異和創作差異,他們成長過程中各自所處的文化環境,尤其是文學生態是完全不一樣的。很奇怪的是,媒體好像以看熱鬧的姿態在進行報道,給讀者兩種感覺:一種是好像“王蒙”這樣的老作家能夠被郭敬明這樣的“80後”作家尊敬是一種恩賜似的;另一種是郭敬明這樣的“80後”作家好像過去對老作家太不恭,現在怎麼突然就要捧王蒙啦?不過,這都折射出當前代際衝突的文學生態。
的確,從前幾年“80後”嶄露頭角起,文壇似乎就發生了很激烈的代際衝突。首先就是韓寒、郭敬明等“80後”作家對主流文壇開炮,而主流文壇則出現了兩種回應:一種是少數幾個與書商緊密配合的書評家的贊譽;另一種是大多數已經成名的作家對“80後”採取了抵制,甚至是否定的態度,有些老一代作家幹脆不把“80後”的創作看作是文學,而且媒體也一度以“寫手”來予之命名。可以說在對待“80後”作家的問題上,在作家協會、文聯體制內成長起來的主流文學界差不多都是持否定態度的。去年12月,當代四位實力派作家餘華、蘇童、畢飛宇、劉醒龍應邀與暨南大學學生展開一場關於“文學與人生”的對話,據說現場引發了一些爭議。媒體報道,文壇“四腕”因拒答“如何看待‘80後’、‘90後’作家”的追問,被暨大學子批“沒禮貌”。餘華、蘇童、畢飛宇、劉醒龍自然是中壯年作家中優秀的幾位,但尚不能完全代表主流文學界,他們的傲慢無禮的確是非常不合適,也缺乏基本的禮貌。暨南大學學生對他們有所反感是很正常的。這一事件也反映了當前主流文學界一種典型的心態,即瞧不起年輕一代的作家,把自己看成是文壇不可顛覆的精英偶像和權威人士。這種心態其實是不正常的,“80後”也好,“90後”也好,文學總是一代新人換舊人。那些今天已經成名的老作家、大作家大可不必那麼高傲,看不起年輕的一代。
那麼,當前文壇為什麼會出現這麼激烈的代際衝突呢?說到底與當今時代的文化特征及電視、網絡這兩種電子媒介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