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周邊多地緣方向生變局 危及邊疆穩定安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12 10:10:39  


吉爾吉斯斯坦騷亂視頻截圖。
  中評社北京4月12日電/新華網發表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向陽的文章稱,4月7日,包括首都比什凱克在內的吉爾吉斯斯坦多個城市和地區發生大規模騷亂。上萬反對派支持者走上街頭,衝擊地方政府大樓,圍攻總統府,占領議會,並與軍警發生衝突。4月8日,反對派組建的“人民信任政府”負責人奧通巴耶娃在比什凱克宣布成立以她為總理的臨時政府。從不同渠道傳來的信息顯示:總統辭職,議會解散,軍方同意與反對派合作。形勢急轉直下,前景一時難料。

  近來,中國周邊多個地緣方向滋生變局,一些國家政局出現動蕩:

  在南亞,美國擴大阿富汗戰爭,阿選舉“後遺症”嚴重,當選總統卡爾扎伊與“占領國”、“占領軍”之間摩擦加劇。巴基斯坦重大恐怖襲擊接二連三,印度安全部隊遭反政府武裝突襲,傷亡慘重。

  在東南亞,泰國政治繼續“打擺子”,“紅衫軍”越鬧越大,與政府“對決”的可能性增大。緬甸軍政府急於在“大選”之前進一步“收拾”緬北少數民族地方武裝,菲律賓選前角力升溫。

  在東北亞,蒙古爆發反政府示威,朝鮮半島局勢撲朔迷離,日本鳩山政權民意支持率“跌跌不休”。

  在西亞,美國加緊從伊拉克“撤軍”,而伊國內恐怖襲擊不時升級。伊朗選舉“後遺症”未消,伊朗核問題即將面臨“攤牌”。

  周邊國家政局動蕩趨於普遍化與常態化,“病症”大致有三:

  一是所謂“成熟民主國家”的周期性“折騰”,政局動蕩具有暫時性與可控性,如日本、韓國、印度等。

  二是所謂“轉型國家”的“陣痛”與“反覆”,政局動蕩具有中期性、常態性與較大的不確定性。其多處新舊體制轉軌期,由於“民主”體制不健全、“移植”民主“水土不服”、舊體制慣性強大、軍方與財閥等既得利益集團長期坐大等,致使腐敗滋生、當局缺乏權威性,乃至不時發生政變與“倒退”,周邊國家政局動蕩多屬此類。其中,中亞的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等五個“斯坦”均系從“前蘇聯”解體而來,體制上不同程度帶有“前蘇聯”痕跡,哈、塔、烏三國政權“新老代際問題”突出,土新總統尚在摸索。而吉爾吉斯斯坦自從2005年在西方大國策動下爆發“顔色革命”以來,“複制”西方“民主”,“革命後遺症”不斷發作。

  三是所謂“地緣支點”國家的政局“波動”乃至“震動”,包括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緬甸與朝鮮,這五個國家均具有重要的地緣戰略價值,西方又將其界定為所謂的“問題國家”,認為其政局演變具有長期性、突發性與高度不確定性。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