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央日報:拋開依賴迷思 勇敢競爭大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14 12:30:34  


  中評社台北4月14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的社評說,近來部分民進黨人士批評台灣出口過度依賴大陸市場,造成經濟向大陸傾斜。其實這個現象在民進黨執政的八年期間就已經存在,但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兩岸經貿往來的熱絡,非但沒有如部分民進黨人士所說,對台灣經濟自主或發展造成損害,反而成為台灣經濟成長最主要的貢獻來源。所以,我們呼籲部分民進黨人士拋開“依賴”迷思,勇敢“競爭”大陸,這才是台灣經濟發展的正確之道。 

  社評說,在民進黨2000至2008年執政期間,台灣對大陸投資核准案件(含補登記)為15,047件,佔我所有核准赴大陸投資案件的39.84%;核准金額為610.65億美元,佔我核准所有赴大陸投資核准金額的73.84%;平均每件投資金額由2000年的310萬美元升至2008年的1,663萬美元,台商投資大陸有逐漸大型化的趨勢。 

  在兩岸貿易方面,根據我海關資料顯示,2001年我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金額為336.1億美元,佔我出口比重為26.6%;2008年為837.0億美元,佔我出口比重大幅升高至39.0%,2001至2008年間,我出口大陸(含香港)大幅成長149.0%。 

  如果依照部分民進黨人士的說法,台灣投資與出口集中在大陸是“依賴”、是“傾中”,那民進黨執政期間所形成的兩岸投資與貿易熱絡的情形,恐怕要受到自己黨內同志最嚴厲的批判。 

  社評說,我們必須要說,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會希望把“所有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但是如果投資與貿易的集中,是依據“市場法則”自然形成的結果,不是人為刻意造成,我們則無須太過憂心。所以,台灣對外出口,無論是過去主要集中在美國(1989年佔36.3%),或是現在主要集中在大陸(含香港)(2009年佔41.0%),均對台灣經濟成長有卓越的貢獻。 

  現在我們該思考的問題,不是依賴與否的問題,而是如何確保對這些國家或地區的出口暢旺,持續為台灣經濟成長作出貢獻。然而,由最近的統計數字顯示,台灣產品在大陸市場佔有率的逐年下降,這才是我們最應該憂心的事。 

  社評說,台灣對大陸市場的佔有率,由2007年的10.6%,逐年下降至2008年的9.1%與2009年的8.5%。在2009年超越台灣的有日本的13.0%、東協的10.6%與韓國的10.2%。 

  兩岸距離相近、語言相同、文化同源,比起其他國家的企業,台灣企業在大陸市場先天上就有獨特的競爭優勢,如果台灣產品在大陸市場的佔有率都被日本、韓國與東協產品超越,那表示台灣產品在大陸市場的競爭力真的出了問題。 

  尤其從2010年1月1日起,大陸與東協、韓國與東協、日本與東協間,有超過90 %的產品相互實施零關稅,相較而言,台灣出口至這些國家及地區的產品平均還要徵9%至12%左右的關稅,競爭力勢必因關稅與非關稅障礙等因素而更大幅下降。 

  社評說,在面對全球化與區域經濟整合的浪潮,台灣必須努力挽回產品國際競爭力下降的頹勢,所以台灣一方面要重視創新研發,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提升產品自身的競爭力,畢竟產品好就不怕價格競爭。 

  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要與大陸洽簽“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並與其他國家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降低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為企業開創公平、完善的大環境,否則台灣企業在不公平的競爭狀態中,很難長期維持競爭優勢。 

  值此台灣經濟發展的關鍵時刻,如何強化產品國際競爭力是我們當務之急,所以,現在台灣需要改善投資環境、促進國內外廠商投資、提升技術水準、加強自身產品競爭力、爭取國際市場(包括大陸市場),這才是台灣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策略。 

  社評說,誠摯呼籲民進黨人士,拋開“依賴”迷思,勇敢“競爭”大陸,全力支持馬英九提出今年四大施政目標,包括全民共享的經濟復甦、加強研發創新、推動節能減碳、以及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為台灣經濟的永續發展奠定最堅實的根基。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