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齊心協力敢為人先 廣東的龍舟精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24 00:16:20  


鹽步老龍的龍牌、孖金錢。
  中評社廣州4月24日電/“敢為人先、齊心協力”是龍舟精神的核心,更是廣府文化的內涵。日前,廣州日報社、佛山南海區政府聯合主辦的“有為論壇——龍舟與廣府文化”在廣州博物館鎮海樓舉行。有關專家從龍舟的起源、龍舟精神、廣府文化等,擺開了一次龍舟文化的“盛宴”。

  現在過分地講實惠

  什麼是廣府文化中的龍舟精神?也許一千個廣府人有一千個答案。但“敢為人先、齊心協力”是無論如何都難以避開的主題。

  早在改革開放初期,珠三角就開風氣之先,發展市場經濟,切實展現了廣府人的龍舟精神。“而現在的廣府文化過分地講實惠”,廣州市社科院研究員、政府參事李明華談及龍舟精神充滿擔憂,小富皆安、安於現狀等局限性逐漸暴露,他認為,“龍舟精神在慢慢萎縮”,希望廣府人以龍舟運動為切入點,尋回遠去的龍舟精神。

  今年年底,賽龍奪錦將首次列入廣州亞運會。論壇現場,廣州亞運會龍舟項目技術代表、國際級裁判魏偉就此做了介紹。作為傳統的群眾體育項目,去年全國參與龍舟運動的人數達30多萬,觀看者更達700萬之多,成為世界關注度最高的體育項目。此次龍舟賽事走進亞運會,是“龍舟從中國劃向世界”的必然趨勢。

  應建立“龍舟俱樂部”

  但不少人擔心刺綉、雕刻、說唱等龍舟文化會逐漸消失。對此,李明華研究員認為,在龍舟賽事的每一個環節,其實都滲透著文化的氣息。政府應該作為主導力量,加大對龍舟這樣的傳統文化的保護,培育文化市場。他指出傳統文化與市場經濟並不是對立的,弘揚好傳統文化也能“在經濟上產生效應。”

  對於龍舟的發展,李明華建議,可以參考足球、籃球這樣比較成熟的競技體育項目,鼓勵成立“龍舟俱樂部”,或者推出龍舟明星、打造圍繞龍舟主題的工藝品,用制度化、市場化來推動龍舟文化的發展。

  85歲老藝人龍舟說唱

  “龍舟說唱”是一種既說又唱的民間曲藝,在“粵謳”的形式和唱腔基礎上加入了北方“說書”藝。民間有“未鬥龍舟,先鬥龍歌”的傳統。論壇昨日請到了85歲高齡的老藝人關祥,他是龍舟說唱代表人物“謳歌大王”黃魯逸的繼承人,被稱為南海龍舟說唱的“活化石”。關老在現場為大家表演了一段龍舟說唱,回旋的曲調十分具有特色。他將龍舟精神概括為“龍的精神”,而作為龍的傳人,“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龍舟,就有龍舟文化。”

  葉姗莉來自番禺沙頭中學初一,自小就對龍舟有著濃厚的興趣。她說,周圍的同齡人對龍舟了解越來越少,“我會把所知道的告訴他們,大家一起關注傳統文化。”

  珠三角最老龍頭亮相

  論壇之外,珠三角最老龍舟鹽步老龍也登台亮相,為論壇助興。鹽步老龍已有578年歷史,經歷了五代龍頭,前兩代因年代久遠已不存世,第四代龍頭於去年被盜,目前裝在龍舟身上的是第五代龍頭。

  本次亮相的是其刻於上世紀40年代的第三代龍頭龍尾,十分珍貴,其工藝與特色和當代龍舟大有不同。此外,當年慈禧太後禦賜的“孖金錢”、十二支雉雞尾、羅傘、船槳等老龍舟身上的行當也一一亮相。

  (來源:信息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