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新華社: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5周年回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30 09:29:06  


 
  連戰回到台灣不久,“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被國民黨列入政綱。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親民黨積極落實兩黨領導人會談達成的各項共識,以空前活躍的政黨交流帶動兩岸交流,促進兩岸關係“一步一個腳印”地不斷取得新進展新突破,也讓台灣同胞不斷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2005年5月3日上午,大陸方面宣佈,大陸同胞將向台灣同胞贈送一對象徵和平團結友愛的大熊貓;大陸有關方面將於近期開放大陸居民赴台灣旅遊,擴大開放台灣水果準入並對其中十餘種實行零關稅。

  2005年7月,大陸方面宣佈進一步便利台胞往來措施,簡化台灣居民入出境和居留手續。

  2005年8月1日起,台灣水果準入品種從12種擴大到18種,並對其中15種水果實行進口零關稅措施。

  2005年9月1日起,對在大陸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就讀的台灣學生執行與大陸學生相同的收費標準,並設立台灣學生獎(助)學金。

  ……

  兩岸政黨之間的溝通平台建立起來,交流對話漸次展開。

  2005年9月,中國共產黨和親民黨在上海共同舉辦第一屆兩岸民間菁英論壇。

  2006年4月,國共兩黨有關方面在北京舉辦首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同年10月,又在海南博鰲共同舉辦兩岸農業合作論壇。

  2007年4月,第三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北京舉行。

  這些論壇圍繞兩岸民眾關心的直接“三通”、經濟合作、教育交流、旅遊等議題進行討論,為兩岸各界人士溝通意見、匯聚共識、推動解決涉及兩岸同胞利益特別是台灣同胞福祉的實際問題,提供了重要平台。

  發展兩岸關係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給他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在每次論壇上,大陸方面都會主動發佈擴大兩岸交流、惠及廣大台灣同胞的政策措施。這些措施給台灣農民、學生和工商界人士帶來了諸多便利和實惠。大陸的善意和誠意感動著台灣民眾。許多人開始客觀、理性地了解大陸、觀察大陸,對大陸的隔閡、誤解乃至敵意逐漸“融化”。

  連戰首訪大陸回台後,各種民調顯示台灣民眾對其大陸之行給予充分肯定,連戰的個人聲望和國民黨支持率大幅提升。國民黨的民意支持率達到43%,民進黨只有26%。

  在兩種前途的較量中,在台灣民意引導權的爭奪中,陳水扁、民進黨和“台獨”勢力漸落下風,台灣政局的巨變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大潮澎湃,浩浩蕩蕩。台灣局勢發生重大變化,國共兩黨、兩岸雙方抓住機遇,攜手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兩岸交流合作的動能迅速釋放出來。

  “人民希望兩岸團結,這是大勢所趨。”

  2005年5月宋楚瑜拜謁南京中山陵後的感言猶在耳邊。

  2008年3月22日,陳水扁和“台獨”分裂勢力企圖通過“入聯公投”謀求“台灣法理獨立”的圖謀遭到嚴重挫敗。認同“九二共識”、主張發展兩岸關係的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

  當年4月12日,胡錦濤在博鰲會見蕭萬長率領的台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代表團時強調,當前兩岸關係正朝著和平穩定的方向發展,兩岸同胞加強兩岸交流合作的願望進一步增強。兩岸關係的前途應該掌握在兩岸同胞自己手中。胡錦濤並請蕭萬長代為轉達對馬英九、吳伯雄、連戰等人的問候。

  5月28日,胡錦濤同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舉行新形勢下兩黨領導人首次會談。他指出,國共兩黨和兩岸雙方應該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局面,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繼續依循並切實落實“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以富有成效的努力,扎紮實實推動兩岸關係不斷取得實際進展,增強廣大台灣同胞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信心。

  吳伯雄表示,兩岸關係撥雲見日、雨過天晴、建立互信、創新合作的時刻已經來臨。

  胡錦濤強調,我們應該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儘快恢復海協會和海基會的交往協商。兩會恢復協商後,首先要解決當前兩岸同胞最為關心的兩岸週末包機、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問題。只要雙方共同努力,這兩件事完全可以在最短時間內辦成、辦好。

  “儘快”是多快,“最短”有多短?

  吳伯雄事後回憶道:“同胡總書記會面後,只隔十幾個小時,海基會便接到了海協會的協商邀請。”

  僅過半個月,海協會會長和海基會董事長就在北京舉行了會談,標誌著中斷9年的兩會制度化協商正式恢復。翌日,雙方簽署了會談紀要、協議,兩岸週末包機、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定於7月4日啟動。

  此後,兩會又接連在台北、南京、台中舉行了3次會談。四度商談,成果豐碩,相繼簽署了攸關兩岸同胞切身利益的兩岸海運、空運、郵政合作、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等12項協議,並就大陸資本赴台投資事宜達成共識。

  兩會恢復協商後,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親民黨合辦的論壇繼續舉行,而且兩岸各界參與面越來越大,在加強溝通、凝聚共識方面發揮著先導作用。

  2008年12月,在國際金融危機波及兩岸的背景下,第四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上海舉辦,“兩岸金融及服務業合作”“促進兩岸雙向投資”“構建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機制”3項議題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閉幕式上,大陸方面推出10項政策措施,為加強兩岸合作、攜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提供了有力支撐。

  兩岸關係實現歷史性轉折屆滿一年,亟須“更上一層樓”的時候,2009年5月26日,胡錦濤與吳伯雄再度舉行會談。會談取得重要成果,兩黨領導人一致認為,要繼續推動落實“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不斷增強和深化兩岸政治互信,儘快商談兩岸經濟合作協議,探討協商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協議,主張兩岸在涉外事務中避免不必要的內耗,增進中華民族整體利益。

  2009年7月,在長沙舉辦的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首度以文化教育交流為主題。論壇匯集530多位兩岸文化、教育、新聞、經貿界的代表和專家學者的熱情和智慧,為推動協商簽署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協議做了很好的鋪墊和準備。

  農民和漁民的關切,同樣得到積極回應。2009年11月,由中國共產黨和親民黨有關方面指導、兩岸10個民間團體聯合舉辦的兩岸農漁水利合作交流會,分兩階段在上海和浙江舉行。兩岸農業、漁業、水利等領域的代表性人士和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共商農漁水利合作、防災減災等民生大計。

  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形勢下,近10年來被壓制的兩岸交流合作動能迅速釋放出來……

  2008年7月4日,來自北京、廣東、福建、江蘇等地的兩岸週末包機在台灣次第降落,赴台遊首發團的680名大陸遊客激動擁抱他們魂牽夢縈的寶島。2009年,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累計達60.61萬人次,實現了全年60萬人次的預期目標。這一年,大陸遊客為台灣帶去約11.6億美元的直接收益。

  2008年12月15日,空運、海運直航和直接通郵同步實施,銀燕展翅、百舸爭流、鴻雁傳書……兩岸同胞翹首以待30年的兩岸“三通”基本實現,兩岸“一日生活圈”悄然成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