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孫子兵法》特質及其和平戰略新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13 00:31:08  


《孫子兵法》蘊涵兵、商、文、史哲理,深得國際重視。
 
  《孫子兵法》之和平戰略及其政經關係

  《孫子兵法》十三篇中之第一、二、三,始計,作戰,謀攻是其戰略之精華部分,其次軍形、兵勢、虛實、是其戰術之要則。其餘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是其戰鬥指導。以上戰略與戰鬥三者關係密切、環環相扣、相互影響、相互支持。而勝於易勝,立於不敗之地是戰略一環。

  其次,火攻篇和用間篇與政、經、心、軍有密切關係,用以支持作戰的重要環節之一,如用間成敗影響作戰至鉅,不可忽視。如火攻在現代戰爭,可說是毀滅性轟炸,焦土作戰,電子作戰等都有極大影響,不可不察。

  再次,政治、心理作戰也可稱為政戰,對戰略和戰術層次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如《孫子兵法》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察。經之五事,校之以計,令民與上同意。視卒如嬰兒,視卒如愛子。主不可怒而興師,將不可慍而致戰。進不求名,退不避罪。不可驗於度,不可象於事,不可取而神鬼。必取於人。五間俱用,莫知其道。賞必死間為先。

  從上而論《孫子兵法》的戰略最好不要打仗,要打仗先要充分準備,先要有周全的計劃,要打勝仗就要主動,迅速,謀攻,如何獲得全勝,減少犧牲,減少人民痛苦。如何設法獲取最大的利益。所以要上兵伐謀,伐交,慎戰,致人而不致於人。先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先為不可勝而待敵之可勝。非危不戰,上下同欲,先聲奪人。故是先勝而後戰,勝於易勝。故修道保法,要戰而屈人之兵。故孫武不失為和平的戰略家、和平主義者。

  所以《孫子兵法》戰略戰術的作為是“先勝求戰,慎戰求全。不戰而屈人之兵”而先求勝。因敵致勝,勝敵益強。是故孫子主張和平,他認為戰勝非善之善,如何不戰而屈人之兵乃戰略的最高目標。叫人最好不要打仗。如果不得已要打仗就要設法減少人民犧牲,所以他是和平戰神,愛民如子,此外《孫子兵法》提到役不再籍,取用於國。因糧於戰,非得不用。兵貴拙速,末聞巧之久,兵不頓而利可全,都是要如何減輕人民損失,保持國力的經略作戰,對軍事作戰有重大影響,非利不動。令素行則民服。

  《孫子兵法》之價值及其影響

  《孫子兵法》是一部“有字天書”,不只止於“教戰”而至“不戰、止戰”教民為善、“和平共處”令民與上同意視卒如嬰兒,視卒如愛子,進不求名、退不避罪、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不可怒而興師,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非得不用、非危不戰。故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所以孫子是和平鬥士。故是《孫子兵法》用之於商、“教大家能賺錢致富”。在商場作合理的競爭、靠智慧謀略和方法去打敗對手,最好能如兵戰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盡力做到“雙贏”讓大家一起賺錢致富,而民生樂利、不要兩敗俱傷。這是兵戰和商戰的《孫子兵法》最高戰略指導。也是追求和平競爭的最高目標。

  觀之今日,陸台兩岸“要和平共榮、要合作競爭”,故是善用《孫子兵法》之和平戰略,以和為貴,以競爭代替鬥爭,以合作代替對立。兩岸攜手團結,唯“和平合作”,無堅不摧。唯“摒棄分裂對立”可求全求勝共存共榮。

  孫子及《孫子兵法》之新思維

  孫子主張“以民為先、以和為貴”他是時代的先驅,和平民主的守護神,他不僅是兵學的先知,而且兵法十三篇內容含有濃厚的文學氣質和哲學的理則,任人百讀不厭,熟讀背誦,受益無窮。因此我們要學孫子,把孫子兵法視為今日愛好和平的新思維,攜手發展和平海權,建立和平海洋文化、文明。兩岸和平合作,共同建立中華“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新思維、新理想、新目標。

  孫子不喜歡打仗而求勝,他主張“和平合作而共存”。是故《孫子兵法》是兵學亦哲學、文學與商學,故其無不可用,無戰而不勝。其含有文學的氣質,哲學的理則,商學的經營,故其能美化人生,能安定民心,能使安居樂業。讓大家能賺錢致富,共存共榮,為其最高的和平戰略目標。觀之昔日鄭和七航成功,乃尊師孫子,敦睦邦交、推展和平海洋文化、文明。《孫子兵法》和平戰略,實有以致之。今日世界紛爭不已,實有賴我中華推展和平救世。兩岸亦應“和平合作”,團結一致,為“和諧、包容、合作”,結為一體,共享雙贏。

  總結來說,過去對《孫子兵法》的一般認知是教人如何打仗,如何才能打勝仗。其實《孫子兵法》的真正目的和思維是要人避免打仗,要“以和為貴”、“愛民如子”,主和而不主戰,伐謀而不伐兵。所以和平相處,共存共榮,沒有人會願意發動戰爭。庶幾世界一片和平願景,逐漸消弭戰爭於無形,《孫子兵法》將更弘揚於世。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0年5月號,總第149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