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曠世合璧: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15 00:04:13  


 
  黃公望除了天資過人,還極具個人魅力,但他卻不拘泥於現實,甚至不拘泥於教義,他是一個尋找的人,他似乎在尋找某種終極價值,所以交游,所以隱居,所以流連江山湖海間。

  就是這樣一位晚來習藝的奇人,在趙孟頫之後的元四家中(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影響力卻位居第一,自成一家。黃公望對後世的影響,也超乎時人想象,以至明清畫壇出現“家家大痴、人人一峰”這樣的景觀。

  《富春山居圖》被後世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長卷式的繪畫,是中國人獨有的創造,這種形式十分適合描繪河流兩岸的風景。我們將畫卷徐徐展開,如同坐在船上,黃公望心中的富春山水盡收眼底。安寧靜謐是《富春山居圖》散發的主要意蘊。宋王朝亡國之後,原來很悲哀、很憤怒的文人,因為在山水中住久了,發現山水可以啟發人的心智,無論人間發生什麼天翻地覆的變化,山水照樣默默無語、慰藉於人。於是,他們的心境也被山水精神所感染,慢慢從悲憤中解脫出來,從而進入到一個超逸的世界。而這與無用師的“禪境”又是完全相通的。

  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傅申概括《富春山居圖》時說:“生於庚寅年,毀於庚寅年,名於庚寅年”。歷史就是這樣“巧合”。《富春山居圖》公元1350年庚寅年完成;300年後,1650年,明代收藏家吳洪裕臨死前下令將此畫焚燒殉葬,是為“毀於庚寅年”;而同是庚寅年的2010年,溫總理的深情期望,讓《富春山居圖》從一件藝術珍品變成兩岸相連的一個文化象徵符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