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日本華僑華人評說世博將提速“中國之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15 10:26:22  


  中評社香港5月15日電/據《日本新華僑報》報道,上海世博已成為全球公認的新聞焦點。而在華人世界“回家看世博”熱潮湧蕩,“競說世博盛景,傾聽中國傳奇”。該報近日以“世博能為中國帶來什麼新變化”為主題,對50名曾經參觀過2005年日本愛知世博會的華僑華人讀者作了一次電話調查。 
 
  大多數受訪者表示,與日本愛知世博會相比,上海世博處在全球走出危機,重啟繁榮的節點,舉辦於世界經濟“動力之鄉”中國,因而令世界更加關注,期待新的變革。約92%的人認同上海世博將引發諸多“世博財富”與“世博紅利”,是一次“全球浪潮與中國力量的激情共舞”,有助於探尋全球化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路徑,從多個方面提速“中國之變”。

  視角轉變

  在日本從事媒體多年的歐陽樂耕認為,上海世博會將帶來“國際視野”,提升中國人的“國際觀”,以“國際村”的重要一員近距離看世界城市、世界科技和世界產業發展的趨勢。這三個“國際”收益將是世博會留給中國的重要財富。後危機時代,全球關注並探索綠色經濟和可持續發展之路,世博園內千姿百態的各國展館已經展現了這一點,上海世博會帶來全新的啟迪和示範價值,需要中國以海納百川的胸襟吸收世界精華。

  理念蛻變

  福岡工業大學研究生馮敏指出,世博會匯集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發展理念,把世博先進理念植入“可持續發展”的“芯片”可望引導中國多方面的“脫胎換骨”。首先表現在理念的“蛻變”。第一,引領人們從對物的崇拜轉向對人的關懷,從征服自然轉向尊重自然,從追求增長轉向推崇可持續發展。第二,崇尚創新的精神。第三,堅持開放的道路。開放、兼容是國家繁榮、富強的必由之路。中國可望找到一條科學發展之路、創新與包容之道和推進國際化的捷徑。

  城市嬗變

  日語學校華人教師穀仙梅表示,世博會作為凝聚創新智慧的平台,實際上是為人類下一輪的發展進步作鋪墊準備。上海世博會以城市為主題,面對中國城市化發展中伴隨而來的人口膨脹、交通擁擠、環境污染、資源緊缺、城市貧困、文化摩擦等嚴峻的困擾和挑戰,探討城市新的更好的居住、生活、工作模式,一方面有利於推動中國城鎮化進程,治愈“城市病”方式,享受更豐富、更便利、更清潔的城市生活;一方面也將為人類可持續發展留下一份豐厚的精神遺產。

  國力巨變

  日本新僑領、華藝聯會長關乃平感嘆道,世博會舉辦權過去一直由英美等國壟斷。美國先後舉辦過10屆世博會,是世界上舉辦世博最多的國家,顯示了世界頭號強國地位;二戰後,日本、德國經濟高速增長,也連續獲得舉辦世博的資格與權利。世博會雖然表面上沒有輸贏與勝負,但世博舞台的背後實際上是國家競爭力的比拼。

  他說,整整40年前,日本舉辦大阪世博會,加上此前1964年東京奧運會,這兩大盛被看作是日本經濟騰飛、國力崛起的標誌性事件。如今,這份榮耀落在中國頭上,從北京奧運到上海世博兩年間中國向世界展現了驚人國力,而且發生世界金融危機時期,今年中國GDP又將超越日本。雖然不能就此認定中國是“全球第二強”,但國家綜合競爭力已經有了歷史性跨越式進步,這點舉世公認。世博會這個“經濟奧運”對中國經濟、文化和科技發展將具有長期綜合效應和影響力。

  經濟質變

  從事中日經貿交流的沈小飛剛從上海參觀世博回到日本,最大的觀感是“綠色世博、低碳世博、科技世博”。他表示,在全球經濟格局大變動、產業競爭格局大洗牌之際,舉辦這樣的世博,可以成為中國經濟轉型的戰略支點,是著眼於未來競爭的“出發站”。他指出,中國在連續10多年保持GDP高速增長之後,已遭遇到種種發展瓶頸:土地資源減少,能源消耗嚴重,環境污染突出等。世博會匯集世界最新理念和發展成果,探索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城市的和諧共存,為中國經濟轉型提供了最佳案例和路徑選擇。發展知識密集型產業,踐行低碳經濟路線,中國將在未來全球競爭中把握主動權。從世博會開幕以來所展現的一些“中國元素”、“中國樣板”和“中國細節”看,這種經濟質變已經開始,並將引導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境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